第(2/3)页 吴甡是南直人,选择这样一个江南士人来帮自己,练国事也是有考量的,这样可以平衡外界的看法,有利于自己做事。 当然吴甡资历和级别回吏部只能当郎中了,但文选清吏司这个重要职位让吴甡来占着,这吏部就能稳住一半了。 给冯紫英提了自己的想法,冯紫英却没有多问,“君豫这是你的事情,我只要你在吏部做好事情,其他你自行考虑,……”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连练国事都不信,他还能信谁? 当然练国事也清楚哪怕冯紫英再信任自己,但有些事情也需要向冯紫英汇报,这既是规矩,也是对信任的回报。 让练国事有些遗憾的是自己这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级别都有些低了,要想骤然擢拔到侍郎这个层面上来,还欠缺一些资历,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过渡,这也要好生安排。 冯紫英既然把这盘棋交给他,他也要对得起冯紫英的信重。 距离四月初一大朝会一天天临近,京中越发热闹起来了。 三月初八,顾秉谦、官应震、乔应甲同时致仕隐退,与此同时冯紫英提名崔景荣、柴恪入阁,并建议不设立次辅,也获得了通过。 吏部尚书和户部尚书同时出缺,而且阁臣尚且欠缺一人,这立即引发了所有人的热议和关注。 而按照冯紫英的安排,通政司一共对地方发出了一百份召集,也就是有一百名官员和行业组织代表会进京参加大朝会。 其中各省左布政使和提刑按察使要参加,另外各省要选一府知府,一州知州,一县知县作为代表,也就是每个省会有五名官员参加,除了北直因为没有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只选一府一州一县官员外,其他都是五人,这这加起来就是七十三名,另外二十七名代表则在地方知名士绅和行业组织代表中选出来。,其中主要集中在京师、江南和山东、山西、广东等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