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王守仁悟道-《明朝败家子》
            
            
            
                
    第(3/3)页
    可是……圣人的大道是什么……
    他沉默了,他学了太多太多圣人的道理,十年寒窗,十年在翰林院中著书,这读的书,著的书,足可以填满整个王家,只是……
    半响,他终于道:“程夫子的书中已经坦言了圣人的大道,何须来问我。”
    这是诡辩。
    只有程夫子才有诠释圣人的权力。
    王守仁大笑起来,道:“不对,孔圣人的话为何需要程夫子来诠释?子曰成仁,孟曰取义,如此而已,仁义二字,也需有人代他们诠释吗?”
    “你……你是疯了。”王华哭了,浑浊的眼里真的掉下了清泪。
    他受不了儿子这样啊。
    王家不该出这样的人哪。
    王家所出的子弟,哪一个不是中庸守己,为人称道?
    可现在,儿子,你怎么可以这样。
    这是自己的骨肉,是自己的至亲啊,可现在这儿子,竟质疑自己深信了数十年的理念。
    王守仁眼里却是放着光,这光带着异彩:“论语何其简单明了,后世的大儒,却使它复杂无比,使人读了圣人书,反而不知圣人意了。这就如约法三章,最终却成了今日的大诰和明律。与其去穷究何谓仁义,何谓仁政,不妨学方继藩,心中存着天理良心,以及对仁义的向往,而去实践贯彻,书里天天说爱民,说民为本,民在哪里?民在书里吗?民不在书里,民就在咱们王家的府邸里,也在王家的门墙之外,他们距离你我父子,相距不过咫尺之遥,我们却看不见,却看不清,却关起门来,将自己关在这书屋里,心里默念着什么书中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去追求书中的民,去学习书中的所谓大治天下,天下大治,不需腐儒来教我,而是心存圣人之念,俯身去做便是了,哪怕只是安置一个流民,哪怕便是使一人、一家、一姓能吃饱喝足,能使他们安居乐业,就是仁爱,就是仁政,就是圣人的德!”
    王华已经气得捶胸跌足了,有些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歇斯底里地大叫道:“你从何学来的离经叛道之词!”
    王守仁沉默了一下,道:“吾师……方继藩……”
    “……”
    王华竟不说话了。
    嚎叫声噶然而止。
    吾师……方继藩……
    这五个字,像针一样,戳着王华的心。
    而后……
    王华,显然……又哭了!
    …………
    不好意思,生病脑袋迟钝点,也因为睡得少,这章写得慢了些!找本站搜索"CM" 或输入网址:.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