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秩序承平,欧亚贸易持续发展。 广州港因此获利最重,俨然世界中心,码头附近各类仓库绵延十余里,白帆如雨点,商贾如蟑螂。 巡抚福成在公文里喜滋滋地告诉陛下: 全世界的金银,正在源源不断流入帝国!广州港每月的交易额,可以为陛下熔铸一座 25丈的纯金塑像。 …… 每天傍晚,由荷枪实弹的士兵押运交易货款送进城内的大型金库。 广州城内终日熙熙攘攘,店铺寸土寸金。 尤其是原满城土地,一座花园宅子的价格已是原先的 10倍。 更有一个好兆头~ 谁也没想到,纸钞先在境外打响了。 不少外商携带纸钞吴元前来交易。 如今的广州,纸钞通行无阻。无论是吃饭还是吃鸡,纸钞等同于银币无人拒收。 老广敢为天下先的品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 江南商人酸溜溜的表示: “我们奋斗十年的成果,被老广吃了。” 浙江的宁波港和江苏的金山港虽然发展的也不错,但和广州港比起来就显得很寒酸。 私底下~ 江浙部分商人开始琢磨另辟蹊径,他们游说朝廷加大投入,重视长江——伊洛瓦底江通道。 理由也很充分,绕开马六甲海峡! 帝国需要一条战略备份路线。 …… 1787年. 帝国财政收入 6亿两白银,其中海关税、工商税是大头。非财政收入 3000万两,主要来自殖民地半殖民地。 同时, 帝国加大了对水利、交通的投入。 熟悉的模式: 帝国出钱——商人分段承揽——招募当地农夫。 实现了长江之水四面溢出注入无数池塘。 教育投入,最为明显。 境内初级学校的数量逐年增加,原先的一月扫盲班逐步被淘汰,改成了一年普及班,吴廷补贴一半的学费。 部分毕业生进入工商业,成为高素质学徒。 一小部分自愿报名参加北美殖民地计划,去殖民据点待满 5年,如果没死,回来就能成为最低阶的文官或者直属工矿的基层管理者。 …… 总之, 在巨大的市场和宏大政策的双重刺激之下,帝国的油门长期踩死。 根据工业部不完全统计,境内至少有 15000台蒸汽机正在服役。 在李郁的授意下,获得爵位的民间巨商被批准进军除金融之外的一切行业,包括军工行业。 此外,民间有大量沉淀资金。 这笔数目庞大到无法统计的资金终于不再沉睡。 广东商人集体入股南洋集团,旗下涵盖造船、蒸汽机、燃料、帆布、绳缆、海洋运输等业务。 江苏商人集体入股扬子集团,旗下涵盖采矿、火枪制造、制糖、酿酒、陶瓷、水泥、车辆、奢侈品等业务。 浙江商人集体入股东海集团,旗下涵盖采矿、冶金、机加工、火炮制造、纺织、造纸等业务。 三大集团的崛起——意味着吴皇将皇权和文官权力主动让渡出去了一部分。 三大集团的核心融入了帝国的贵族阶层。 自此, 商人阶层终于摆脱数千年的贱籍和士大夫并列。 皇帝、文官的二元格局被打破。 皇帝、文官、资本家三元格局,最终成形。 …… 各地选举粮长的问题依旧层出不穷。 当选之粮长在 2年内同时身兼集体煤矿、食盐销售两项职务,颇有油水。围绕发生的收买、威胁、出尔反尔、仇杀、诬告、集体械斗屡见不鲜。 一个字: 乱。 但李郁对汇报上来的情况一笑了之,继续观望,并不干涉。只对暴力事件加以处置,处以死罪或者流放。 李郁能如此坐的住,主要是有恃无恐。 东北和南洋的大米通过海运大量流入,境内粮价前所未有的低廉,农户家庭存粮前所未有的高。 只要不遇特大灾,农夫吃饱肚子没问题,唯一的问题是没有现钱。 李郁通过大量的水利工程和道路工程,让农夫被商人雇佣干活从而间接获得现钱。 总之, 这一切都建立在帝国足够有钱的基础上。 …… 这 1年内,帝国还做了一件大事——丈量天下土地、清点天下人口。 进展很顺利,因为在统一战争中,原先的地主阶层基本消亡,最大的阻力消失了。 活下来的乡绅地主也发现,与其收佃,不如把钱投入工商业更赚。 有本事的自己开作坊。 没本事的就跟着老乡入点股,躺着收分红。 丈量土地和清理人口两项工作一起进行,前后花费了 600万两经费,动用了 150万人直接或间接效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