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于山越之地所发生的一切,顾易自然是毫不知情。 他只能看到顾翰还活着。 要想知道一切的进展,也只能等到送过来。 不过顾易现在也并没有心思关注太多,他仍然在游走四方,关注着四方蛮夷。 刘谌坐朝,有他在外; 这种于内于外的双重监管,竟在不觉期间再次整治了大汉的吏治。 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 终于—— 自天灾之后,大汉再次迎来了一个盛世。 该怎么形容这个盛世呢? 与之前所有的的盛世都不相同。 各种全新政策包括互市出现大大刺激了大汉的商业发展,而随着商人们四方奔波,各种文化上交融后的结果相继出现。 短短数年时间下来,如今的北疆甚至都已经有了不同的童谣。 “长安城的月光,一半照着《左传》,一半映着狼神图腾” “汉家明月照狼庭,王帐前读《论语》.” 虽然这其中有着顾易的手笔,但也有着他们自己传唱出来的童谣。 与之前他们那种生活相比. 显然在这种能够平稳下来,饿不死的生活实在是超出了太多太多。 而当这种童谣开始出现—— 便已经彻底证明了当前大汉到底有多么辉煌。 汉室的建筑相继出现在北疆; 匈奴的孩子开始刻下《论语》; 羌族学子以羊皮绘制《禹贡地域图》; 顾易当初留下了让他们参加科举的口子果然没错。 虽然这些蛮夷的水平远比大汉百姓差上许多,但对于他们而言这亦是一种不可多得的机会。 当前的大汉,虽并不是万国来朝。 但相比于传统上那所谓的万国来朝,这种文化上的撕裂与交融则要更加艰难。 只要这种局势不断。 总有一天,这些土地会彻底的融入九州。 成为九州之内的一份子。 而随着边境稳定,包括商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应,再加上大汉这些年来并未出现什么大规模的天灾。 各种因素致使整个大汉的国力都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增长。 大汉真的应离开了一个巅峰。 而对于顾氏而言—— 顾易一直所设想的局面也是渐渐形成,且要远比他想象之中的还要好。 顾氏于根本上终是在人们心中成为了一个“盛世”的代表。 这对于顾氏的重要性是难以想象的。 乾极十二年,七月。 随着四方局势相继稳定,顾易终是操控着顾烨返回了洛阳。 刘谌对于此事极为重视。 当顾烨再次感到洛阳,看到那洛阳城门前的场面时。 甭说顾烨 甚至就连顾易心中都生出了一种难以言明的情绪。 多少年了? 这种场面已经是顾氏多少年来没能见到的场面了? 虽然顾氏的影响力还在持续。 但这种君臣同心的感觉,却已经隔了太久太久。 顾烨甚至就连眼眶都有些红了。 “臣,拜见陛下!” 未等顾易操控,顾烨连忙走下马车前去行礼。 “昭德何意?” 刘谌立刻便赢了上来,拦住了顾烨:“你我二人乃是兄弟,切莫如此!” “昭德回来的正是时候!” “朕正想让人给你送去消息” 说着,刘谌更是直接拉住了顾烨的手:“朕想与你,共往泰山封禅。” 泰山封禅? 一瞬间,顾烨整个人就愣住了。 甚至就连顾易都没能料到刘谌竟然会说出这种话来。. —————— “顾烨,炎汉初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大将军,顾氏第八代子弟。 作为大汉中兴的重要推动者,顾烨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远见卓识的民族政策,巩固了大汉疆域。 并加速了边疆民族的汉化进程,为华夏文明的多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他的功绩被后世誉为“开华夷一体之先声。” ————《人教版历史课本.七年级上册(民族大融合单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