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渊还是李渊。 他向顾泉问出了这个问题,就是希望是如同以往那般在关键时刻能够有人推他一把,好让他能够做出很好的决定。 但可惜之处也正是如此,他始终都是他。 在面对自己的这两个儿子之时,他的犹豫是远超以往的。 顾泉就不可能会以顾氏子弟的身份来参与这一切。 虽然是私自召见。 但这件事还是在各方推动之下渐渐传了开来,但对于当前的大唐庙堂而言,已经没有人在意顾煜这个顾氏家主到底会不会来京了。 顾氏是在两宫相争之外的存在,无需在意。 不,也不是无人在意。 裴寂这种人还是十分在意的,毕竟他们也害怕顾煜来朝,影响到他们的权威。 但很可惜的是,他们也不可能拦得住李渊。 李渊想要通过顾煜来维持朝堂稳定,缓解两宫之间的矛盾。 这是他必然就要做的。 顾易原本还以为顾煜是不会在这种时候归京的。 毕竟对于顾煜而言。 当前大唐朝廷内部的争斗他还是十分了解的,此次前来就算在怎么躲避也难免不会受到影响。 但让顾易感到意外的是,顾煜竟然真的答应了! 甚至就连顾易都未曾料到这事,更别说整个朝廷内部的大臣们了。 ——朝野巨震! 当这个消息从巨鹿渐渐传向四面八方之时。 无论是在大唐的朝廷内部也好,亦或是对于四方百姓们而言,都可谓是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多少年了! 顾氏的家主已经有多少年未曾出现了? 虽然顾煜明明还什么都没做,但光是如此便已经成功让整个天下百姓更加归心,更加加大了四方百姓对于盛世的期待。 当然——若是盛世未能到来。 这或许也就是顾氏最后的荣光了。 但顾煜从始至终倒都是十分的平静,丝毫没有半点的担忧。 李渊为顾煜举行了盛大的欢迎仪式。 无论是李建成也好,亦或是李世民也罢,两人都跟随着李渊一同前来迎接顾煜。 此事实在太大了。 甚至就连两人之间的矛盾竟然都在这一刻停了下来。 虽然这注定是极为短暂的,但还是足以让李渊十分的高兴。 至少在他眼中,变数已经出现了。 这一幕对于顾氏而言,注定会被记录在顾氏族史之中。 沉寂了多年。 顾氏终是再次踏出了巨鹿,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中。 李渊确实是狠下了心。 虽然顾煜才刚刚踏入朝堂,他便将太傅的位置交给了顾煜。 如今的太傅可与原本历史之中完全不同。 可并不是虚职。 而是已经成了一众另类的丞相,虽然在名义上并不能命令朝廷百官,但对于各个部门又都能参与进去。 这是当时杨坚当时不得不做出的抉择。 至少在当时,他不能抹去太傅之职的权利,不然的话定会引起天下百姓离心。 如今的大唐承继隋制,这太傅一职同样也是如此。 ——变数已至! 顾煜的前来可谓是彻底打破了当前大唐朝堂内部的平衡,进而也影响到了东宫与秦王府之间的争斗。 整个大唐朝廷内部的情况顿时就变得愈发复杂了起来。 而随着顾煜提起了整体改革之事。 顾易也是终于察觉到了顾煜为何会在这种时候选择出世。 这对于他而言,绝对是最合适的时机。 两宫相争; 朝野势力极乱; 李渊同样也需要他来进行一系列的平衡。 种种情况都能助力他进行改革。 除此之外便还是因为匈奴。 虽然不少人都以李世民与突厥可汗制约之事来弹劾李世民,但对于与突厥的合约却同样也是十分的看中。 如今李渊早已以大唐皇帝的身份与突厥定下了盟约。 但在顾煜眼中看来,大唐与突厥注定会有一战。 这所谓的商路是注定不可能填饱他们的胃口的,九州与其注定会有一战。 他必须要提前做出准备。 这才是顾煜出山最重要的原因。 朝堂瞬间沸腾。 随着顾煜正式在朝堂之上提出了改革之事,所有人的目光瞬间便被他吸引了。 在这种时候,就连两宫相争都已经不是那么重要的了。 所谓改革就注定会影响到所有人的利益。 这才是当务之急! 太极殿。 顾煜站在殿内,向群臣与李渊说着自己这些年来所想到的改革之法。 首先—— 便是当前大唐的三省六部制。 这已经是在李渊称帝之初便已经定下的制度了,顾煜对此进行的改革并不算大。 只是在规定各部权利的同时,为此定下了更为具体的标杆。 要说有什么真正进步的话,那便是“翰林院”的雏形了,顾煜建议李渊专门成立一个部门,选拔能人入宫起草机密文书。 这绝对是吸取了昔年大汉的先见之明了。 此举主要防范的,便是如今随着李渊起事的关陇世族对于所有权利的垄断。 对于李渊而言这同样也有着帮助。 真正算得上是大张阔斧的自是针对整个天下。 顾煜提议废除武德初年滥设的“总管府”,裁撤冗余行政层级,恢复隋朝所定的“州县制”,兵明确州、县官员由朝廷直接任命。 朝廷的指令下达实行的越快。 就会更加利于百姓。 这同样也是顾煜当年行万里路时所看到的场景。 但一切却又与隋朝时的制度有所不同。 顾煜建议每州设刺史、别驾、长史三职,三者互不统属,直接向朝廷对口部门汇报。 刺史掌行政之权; 别架掌监察之权; 长史掌军事之权; 说白了,这便是“三权分立”之制。 这绝对可以称之为跨时代的改革,其中灵机一动卡绝对是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能让顾煜通过各种的表象想到这些从根本上的改革。 此举虽看似是加重了官员的数量。 但实则能给朝廷与天下带来的好处是难以想象的。 三者直接对应朝廷。 不仅仅能够提高朝廷的政令实行速度,同样也可以通过三权分立强化集权,并能控制吏治。 其实顾煜的想法远远不止这些。 顾易曾看到顾煜甚至有了将“十方征渡使”之权进行分割成为一个专门的部门,用来扼制皇权的想法。 只不过是这个主意在当前氏不可能实现的。 甚至还会给顾氏带来灭顶之灾。 所以顾煜这才退而求其次,转变了想法。 但这其中的进步同样惊人。 三权分立。 这种制度在原本的历史之上,其雏形甚至要追溯到宋朝时期,而从原本的制度进步到三权分立的制度,其进步所需要的一切同样是难以想象的。 换句最直接的话而言。 这其中的跨度,可有着足足数百年。 可见此事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除此之外,便是一些军事上的想法,只不过相比于对于治理地方上,顾煜并未特别大胆。 顾氏已经不复以往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