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朕既坐了这龙椅,便要以天下为己任,纵前路荆棘满途,也定要踏出一条康庄大道!” 如此明志,那些人闻之皆是自愧。 此举确实是起到了作用,再次为李世民拉出了一批隐藏的贪官。 而李世民所做的可不仅仅只有这些。 对于关中之地。 当他听闻到关中之地很多受灾比较严重的百姓,为了活下去而选择卖子求生之后,更是在宫中挑出金银珠宝为他们将孩子给赎了回来。 而在他的带动之下,朝廷群臣也不得不做出自己的表示。 巡视各州遭害的农田,救济、慰问贫民; 虽然李世民同样也未曾离开长安,但他所派出的使者们就仿佛是成为了他的化身一般,告诉天下百姓来自于皇帝的仁德。 换做别人的话,或许还不会如此。 哪怕就算同样也会以李世民的名义,却也不会忘记给自己扬名。 但这一次的使者可不同。 是由顾泉所率。 那些所谓的使者更是本来就是平民百姓,就是薛三等一众经过顾氏培养的普通百姓。 顾泉不需要扬名,他们同样也是如此。 至于为了顾氏扬名——他们则根本无需这么做。 只要顾氏还在朝中。 天下人,便会将这一份功劳自然而然的算到顾氏的身上。 明君配顾氏,便会迎来盛世。 这已经是整个九州抹不去的印记了。. 但治水之事自是不会一帆风顺。 虽然李世民已经做好了万全的准备,且在他的影响与种种手段之下,整个大唐朝廷更是万众一心。 但意外终是会降临。 贞观三年,旱灾再次降临。 也好在这一次的旱灾并不是如同顾熙当年所面对的那种蔓延数州之地的大灾,但亦是对整个赈灾之事造成了影响。 虽然李世民坚信,人力定能胜天。 但为了安抚天下百姓。 他仍是不得不做出退步,于洛水举行祭天大典,并让房玄龄等人行求雨之事。 除此之外—— 李世民更是自陈己过,施行大赦。 更是派出了更多的使者去慰问四方的百姓,甚至是还让人在四处建造庙宇,将一个个为了修缮水利而死去之人留名。 也好在,这一次的旱灾并不算太重。 在李世民的种种手段之下,并未对整个修缮水利之事造成太大的影响。 相反,李世民的此举更是唤来了百姓们的感念。 四方云动。 各地接连响起陛下圣德之音。 这一代人在经过多年的艰苦之后,终于是渐渐察觉到了一个明君能够给整个天下带来多么大的影响。 洛水之地的祭祀更多了。 只是与之前完全不同,以往的祭祀是百姓们恳求顾康、顾熙、顾琛、等一个个打造出盛世的仙人们降临来救赎他们。 如今,则是感谢。 大字都不识得一个的百姓们不懂那么多弯弯绕绕,在他们心中自是会觉着这或许当真是仙人降临了。 哪怕他们都带不了什么贵重物品,可这又能如何呢? 时隔多年时间。 自炎汉戾皇帝之后便一直开始不断衰弱的顾氏,重新回到了九州。 而且这一次所产生的影响亦是远超以往。 一个个走出基层、一个个真正走入天下人之中的顾氏子弟们,在李世民这个君王的领导之下,重新在天下人心中树立起了大唐的仁德,顾氏的仁德。 再加上一直在为整个九州守住国门的顾彦等人; 顾氏也终是迈向了这条顾煜选好的道路。 顾易一直都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中思绪同样也是极为复杂。 其实他也明白—— 这一条道路同样也注定无比艰难。 但顾氏免不了此次的蜕变。 单一与一个王朝绑定,这确实是能给顾氏带来无比的辉煌,甚至能够抗衡皇权。 但只要顾氏不踏出那一步,便始终都会受皇权所迫。 独自一人扛起一个王朝的兴衰 昔年的顾熙已经做过了。 顾氏要是始终都不蜕变的话,终究是会跟着一个注定会逝去的王朝而湮灭。 也唯有与整个九州相绑定才能免于其中因果。 哪怕这条路注定艰难。 但顾氏只要想要永远的辉煌下去,就必须要承受住这一切。 想着,顾易最后还是选择将洛书协律器融入到了顾泉的体内,为将来所做着准备。 同时间—— 他也开始观察起了顾氏的下一代人。 不仅仅是他们的属性,同样也关注着他们的性格,顾氏的担子越来越重了,除了代表着才能的属性之外,性格同样也是其中关键。 但这一切至少目前还无需心急。 这一代人的使命还未结束。 无论是顾彦等人也好,亦或是朝中那些顾氏子弟们也罢,就连顾泉同样也在等。 等到九州休养过来; 等到天下百姓渐渐富足,从疲惫中恢复。 目前,还是属于他们的时代。. —————— “贞观二年春,太宗以农事为本,诏令修葺天下水利,敕百官崇俭约。 上躬行垂范,先出宫女三千余,省掖庭之费以充国用。 是时,民闻诏而悦,州县皆兴工役,河渠疏浚,堰闸整饬,陇亩得溉者不可胜计。 秋,复遣使巡行四方,察民疾苦。 见饥馑之地,鬻子求生者众,上恻然悯之,命有司出内帑赎还其子,复赐粟帛安业。 百姓感泣,皆曰:“陛下割私财以活稚子,德被草木,虽尧舜何以加焉!” 房玄龄等奏请录其事于史,曰:“自隋季板荡,父子离散者久矣,今圣主恤幼,仁声达于四极,此贞观之化也。” 海内称庆,咸颂圣德。” ——《唐书.太宗本纪》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