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顾彦的名字响彻四方。 那两面明明只在于都斤山上飘扬的旌旗,就如同插入了整个草原一般,让所有部落都感觉到了来自灵魂深处的畏惧。 甚至就连西突厥内的各方势力都惊到了。 虽然他们早已与东突厥分裂。 但他们的信仰却依旧相同。 于都斤山,同样也是他们心中的圣山。 而如今此地竟然已经被唐军攻占,这对于他们而言自是耻辱。 可他们又能如何? 西突厥如今正在经历内乱,自从昔年的统叶护可汗身死之后,整个西突厥内部便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大乱之中。 十大部落相继起势,彻底分裂为西南方的弩失毕五部和东北方的咄陆五部。 双方征战不断。 在当前的这种局势之下,又有谁敢冒犯大唐? 以前的他们还不把大唐当回事。 但经过这一战之后,又有谁会有这种胆子? 短短一役。 攻守已然彻底易形。 大唐所展现出来的实力,已经让太多太多人感到了畏惧。 而这些部落也做出了十分明智的选择。 皆是趁着这股浪潮派出使者前往中原,开始正视这个于中原冉冉升起的王朝。 长安。 ——朝野振奋。 如此大胜朝廷自然不会选择隐瞒消息,甚至四方的百姓要远远比李世民还要提前知道北方的消息。 而随着此事彻底传开,整个天下瞬间沸腾! “龟儿子的突厥狼崽子!圣山一倒,所谓的天神要改姓唐喽——昨儿个西市胡商跪着给老子抹桌子,痛快!痛快!” “呸!前年抢我三斗米的那队突厥兵,脑袋怕是都挂在圣山当灯笼了吧?顾公这火烧得,比我家新染的绛红绸还艳三分!” “.” 一声声的欢呼于整个中原各地不断响起。 甚至在短短时间之内,便有了关于此事的童谣。 “顾家旗,朱雀啼!突厥神,钻地泥!阿爷赏我胡饼吃,再不怕,夜哭胡马过河西!” 时隔多年,九州的百姓终于是隐隐体会到了昔年炎汉时期,那种对于四方蛮夷的蔑视。 ——四方慑服,无人敢犯神州之民。 如此情形,更是让本就越来越强盛的大唐锦上添花。 民心终是彻底依附。 天下百姓终是再不觉间彻底与整个朝廷站在了一起,感受到了其中的荣辱。 这对大唐而言,极为的重要。 天下万民都不由得歌颂起了李世民的英明,同样也有顾氏的名讳,其中甚至还有了很多的谶言。 “这是顾氏的先人们,再次庇佑起了九州。” 根本就没有人能够察觉的到。 在经过了这么多年的沉寂,以及数年从底层一点点的向上产生影响的情况下。 在天下人心中,整个顾氏都已经彻底脱离了昔年在大汉时的处境,彻彻底底的与整个九州的荣辱兴衰融合到了一起。 这是人心上的改变。 对于顾氏而言绝对算是一次根本上的进步。 至少顾氏再也不会如昔年的大汉时一般,需要随着王朝的兴衰而受到影响。 四方消息不断传来。 当听闻到前线传来的消息之时,整个朝堂内的群臣亦是振奋无比。 对于他们而言,这亦是千古之功。 哪怕他们并没参与其中又能如何? 当前的大唐已经具备了一个盛世的基础,百姓的拜服四方蛮夷的畏惧。 只要能够打造出一个盛世。 那么他们这些人亦是能够跟随着李世民在整个青史之上都获得不小的名声! 群情激奋! 但李世民却并没有想象之中的那般开心,尤其是在他看过详细的战报之后,整个人更是会陷入了一阵沉默。 所有的功劳都是其他人的。 从顾彦李靖,再到各个将士们皆有其功。 而反观顾泉则是没有获得半点的名声。 但李世民又岂能不知道,顾泉在这其中所付出的一切? “当今陛下爱兵如子。” 这是四方将士对他李世民的评价。 但也正是因为李世民的这个性格,他才会更加的为顾泉感到惋惜。 他倒是可以任性的选择向天下人坦白一切,为顾泉正名。 如今的他能够解决一切风波。 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再不经过他同意的情况之下,针对顾氏亦或是非议顾氏。 但李世民终究还是不能这样做。 顾泉顾全。 这是顾泉自己的选择,既顾全了自己的内心亦顾全了整个家族。 他不能辜负顾泉。 顾氏与天下任何的世族都不相同,一时的荣辱不能影响到顾氏选择的道路。 旁人或许不能够理解,但他又岂能不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