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为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 此事确实是让李世民受到了一些打击,毕竟怎么说李渊都是自己的父亲。 但他也明白,世人皆有离去之时,无人能阻。 其实顾易能够察觉到李世民的另一点改变,或许正是因为过于崇拜顾琛,这让李世民不由得便受到了一些顾氏的影响。 那就是他从不畏惧死亡,对于死亡也十分的坦然。 不过却仍有大事让他在意。 那就是长孙皇后病了,虽然并未显出危及性命之势,但却难以治愈。 李世民对此颇为的担忧。 顾易同样也是注意到了这件事,不过心中却并未有什么波动。 无论是长孙皇后也好亦或是李渊也罢,这些人的寿命都已经增长了。 这其中的因素极多。 不仅仅是因为顾氏的出现加快了天下一统的进度,让他们免于了过多的担忧,同样也是因为医疗的持续进步。 长孙皇后到底还能活多久,他也不知道。 贞观十一年,七月。 顾泉正是扫平了西域的一切反叛势力,彻底奠定了实行制度的基础。 整个西域都臣服在了大唐的铁蹄之下。 随后—— 大事正式拉开了序幕。 顾泉让人占领了整个西域的战略要地,并以此为基,开始一点点的向着周边各国辐射。 在让所有人开始接触大汉制度的同时。 李世民也是将早已准备好的书籍派人送往西域,这些几乎都是用西域文字以及大汉文字所编撰成的儒家经典。 同时间,顾泉也是让顾彦等人有意无意的暗示要想让子嗣继承自己的位置,便一定要将其送来学习九州的语言文字。 并且他同样也是拉开了对于各国兵力的限制。 在要求他们兵力数量的同时,开始从下而上的吸收西域各国之中的壮丁,打造出属于大唐的军队来。 他并未强迫。 九州文化讲究的便是一个以理服人。 这些人会做出最合适的选择。 当前的顾氏威名在整个西域已经达到了巅峰,这是顾泉真正杀出来的威名,足以让任何人感到畏惧。 当然,就算顾泉做的再怎么多,这一切也需要时间来慢慢的影响,甚至都可以说是一代人不可能完成的事。 不过无论是李世民也好,亦或是顾泉也罢,两人都不会停留在原点,将会始终向前。 十月。 在大唐与顾氏的威望压力之下,高句丽王终是承受不住压力,正式遣派使者决议向大唐称臣。 这个曾经将隋朝拖入深渊的势力终是察觉到了九州的变化。 李世民对此颇为诧异。 无论是他也好,亦或是顾泉也罢,两人其实早都已经畅想过要有一日前去攻打高句丽,只不过一直都在等待局势彻底稳定罢了。 如今的高句丽也并不是如同原本历史一般向大唐称臣。 这还是第一次。 不过李世民却也并未太过于高兴,自长孙皇后病了之后,他的心便始终都安不下来。 这点事,还不足以让他太过于高兴。 岁月终是带走了太多。 不仅仅是李渊,同样还有着昔年追随过李世民的一代代老臣。 李世民确实是自年少便开始崭露头角,很多大臣的年纪都要高于李世民,自是不可能抵得过时间的力量。 这让李世民十分的难过。 他终究还是那个重视感情的皇帝,对于麾下这些追随过自己的大臣,每一个都是十分的在意。 可这又能如何呢? 即便他是天子,他是天可汗,亦是不可能留得住所有人。 也正是因为如此。 李世民也是愈发的想让顾泉赶回长安。 但顾泉自是不会答应,虽然高句丽已经称臣,但现在的西域根本就不可能离得开的,至少现在他还不能离去。 其实李世民与顾泉的性格相像。 两人都有着自己的固执。 只不过一个是为了大唐的盛世,另一个是为了自己的家族。 两人只能不断向前。 时间匆匆而逝,李世民为长孙皇后的病情想了很多的办法,一向不信什么的他眼看着治疗无用也开始让人为长孙皇后祈福。 可这终是挡不住长孙皇后的病情。 就在这种情况之下,整个大唐的朝堂都仿佛蒙上了一层阴影。 对于长孙皇后。 不仅仅是李世民十分的在乎,群臣对于这位皇后同样也是十分的敬重。 尤其是太子李承乾。 眼看着长孙皇后的病情愈发的严重,他整个人的状态也是越来越差,执意要为长孙皇后祈福。 长安,东宫。 “殿下,殿下。” 伴随着一声声的呼喊声不断响起,一个十分俊俏的少年毫无任何阻挡的便直接走了进来。 他叫顾磊,是顾彦的长子。 同样也是当代顾氏子弟之中与太子李承乾关系最好之人。 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纯粹是两人性子上投的来。 其实顾易也早已观察到了此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