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还未等他们开口,李世民便已经察觉到了他们的心思,淡淡一笑道:“怎么?” “难不成卿等也觉着朕老了,再也拿不起昔年的弓箭了?” 他的语气仍是那般平静。 但仅仅瞬间,便让群臣全都将话咽了回去。 李世民的态度已经表明了。 他们没法再劝。 哪怕就是要劝说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劝,毕竟李世民连这种话都已经说了出来,再要谏言可就要背上蔑视天子的罪名了。 消息宛若潮水一般朝着四面八方而去。 ——九州震动! 对于天子要远征高句丽之事,自然而然便让很多人都想起了昔年的一些旧闻。 所有人都清楚,虽然隋朝的灭亡原因有很多。 但远征高句丽两次皆是大败绝对称得上是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如今又要远征高句丽终是会让人心中多想。 但这种想法终究还是不能引发什么。 大唐太强了。 文化蓬勃发展就注定了会让九州百姓拥有更强的自信心,他们相信朝廷也相信李世民。 哪怕——李世民如今已经老了。 一篇篇关于远征的大作相继出世,皆是被收录在了“云韶阁”之中。 整个天下都在这种气氛之下,发生了变化。 虽然已经多年未曾亲自动兵,但李世民的能力却仍是丝毫未变。 就在天下议论纷纷之际,他已经通过辽东的堪舆图制定出了详细的计划。 此行共同分为三路大军: ——中路大军,由他自己所率。 及中央禁军、关陇府兵、河南、河北府兵、归附蕃兵共十万,经幽州入辽西走廊。 北路大军数万由张俭、李道宗等将领所率,经营州向辽东城方向推进,乃为侧翼牵制军。 这两路大军并不是关键,其中核心乃是海军。 ——没错,就是海军。 李世民早就已经开始为了后世的海上丝绸之路进行着打算,训练着兵马。 虽然人数并不算多,但却也完全适应了近海的汹涌。 并且李世民还抽调了水军。 将其总编为一路,由张亮童统帅,自东莱渡海袭击卑沙城。 其战略目标便是前后夹击。 最后可与陆军,会师在平壤城下。 这是一个十分冒险的举动。 虽然这些年来四方的使者越来越多,再加上李世民开始建造起了大船,让群臣对于大海都不再是以往那般的畏惧,反倒是有些隐隐的期待。 但此举仍是让所有人感觉到恐惧。 没办法,这就是时代的限制了。 虽然同样是近海航行,但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同样也有很多,但凡出现了任何意外这些人马就根本没有半点活命的机会。 但李世民这也并不是失去了理智。 首先而言。 自东莱渡海直接登陆的航线已经十分清晰,如今的东莱百姓之中都能趁着风浪稍逊之际前往。 往返还不到二百里。 其二,便是自昔年决议建造大船之时,他便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改良战船,并加以测试。 只要能够抓住时机,其中的风险也并不会太大。 李世民是个胆量极大之人。 从海路行至辽东半岛能给整个大唐节省出无数的钱粮,并且从战术角度上而言,这也是彻底扫清辽东最好的战术。 他这种敢于在虎牢关前率领那么点人马守城之人,又岂会犹豫? 顾易同样也在默默注视着这一切,心中对于这一仗同样也很期待。 在原本历史之中,虽然李世民打赢了这一仗,但亦是未能尽的了全功,最后彻底灭了高句丽还是唐高宗李治时期。 其中的各种因素有很多。 李世民在当时同样也是动用了水军的,只不过其中差别是水军畏惧大海,各种史册之中都清晰的记载着登船之时,将士们会感到畏惧。 虽然最后登陆成功,但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到了唐军的战斗力。 再加上粮草补给线实在太长,以及冬季将至。 最后才不得不退兵。 但如今则不同了,大唐的航海业已经开始有了萌芽,这要远远超出原本的历史。 这能让大唐的补给线拉近许多。 届时不仅仅可以影响到战局,还可以告诉天下人海上贸易的可行性! 这绝对是一个关键的节点! 整个朝堂,四方运动。 顾氏子弟们同样也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在如今的天下,对于航海业最为向往的家族绝对是顾氏,每一个顾氏子弟对于这一仗都跃跃欲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