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根本就没有人会料到,在如今这个冉冉升起的大唐王朝之中,短短几年之内,竟然会有两个皇帝接连崩殂。 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征兆。 总会让人想起很多前例来,就比如前汉同样也是如此。 随后前汉便经历了一番极大的动荡,最后由盛转衰,进而灭亡。 不过唯一的好事就是—— 前汉有顾熙,而如今的大唐则是有顾靖。 而相比于顾熙,顾靖手中更是攥着太宗皇帝的圣旨,这既是隐患也是保障。 最起码—— 前汉之事是不可能在当前的大唐重现的。 顾靖完全就接过了朝政。 没办法,李隆基的年龄实在太小了,顾靖必须要接下这个重担。 顾靖已经在不觉间成为了大唐的定海神针。 也唯有他能服众。 能够将其他人的心思全都压下去。 这是顾靖必须要做的! 值得一提的是,顾靖并未修改李弘的年号,只是如同往常一般,调节四方之事,向整个天下都摆明了自己的态度。 ——他就是暂掌天下,在等待李隆基成长! 对此,并没有任何人感到意外。 到了如今,顾氏的名号已经不需要其他东西去证明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唐的内部并没有出现任何的混乱,至少在朝堂之内仍是保持住了相对的平衡。 但那种不安感却仍是笼罩在整个大唐朝堂之上。 没办法—— 顾靖确实已经老了。 而反观李隆基仍是那种嗷嗷待哺的年纪,这又岂能不让这群老狐狸多想? 顾靖同样也明白这一点。 作为一个真正的权谋家,甭说对于各方的大臣,甚至就连皇宫之中的人,他都没有给予绝对的信任。 而是十分不符礼节的将李隆基养在了冠军侯府内。 换做任何一个人,此举都会迎来极大的非议,甚至就连顾氏都不能完全免于这一点。 但顾靖对此却是毫不在意。 他是无懈可击的。 但李隆基太脆弱了,不管任何人心生歹念,李隆基都可能会出现问题。 若是李隆基真的出现了问题 为了皇位,当前的平衡就一定会被打破,若届时顾靖的身体再出现问题,那一切可便再也无法回头了。 群臣们对此极为的在乎,皆是以礼节大义等各种问题谏言着此事。 又有谁愿意看到顾氏一直如此? 皇帝自幼生活在冠军侯府。 那他将来对于顾氏的感情得到什么地步? 这大唐,真的还有他们的出路嘛? 所有人都不得不考虑这件事,来干涉此事。 但让顾靖没料到的是—— 武则天竟然在这种时候选择帮他,包括李弘的皇后裴氏同样也选择站在了顾靖这边,为此事证名。 两人虽然手中并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可她们一个是太皇太后,一个是太后,这种影响同样也是无法完全抹去的。 而此事也就在这种情况之下被定了下来。 时间匆匆而逝。 顾靖并未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仍是在延续着这些年来所形成的惯例,让整个大唐都保持在前进的道路之上。 一个个顾氏子弟相继走入了御史台。 并从御史台而去向各地。 这同样也是顾靖被迫做出的选择,面对才能不足的家族子弟,顾靖不可能以私心将朝堂的重担交到他们身上。 而这御史台便是他们最好的去处,在监察的同时亦是足矣为顾氏扬名。 到了如今,几乎所有人都已经默认御史台乃是顾氏的专属了。 这就是名声与大环境的作用。 并不是因为顾靖如今的权势太高,只是因为顾氏数百年来的名声与这御史台的作用吻合。 御史台确实权重。 若不是顾氏掌控的话,绝对会引起朝堂的一阵腥风血雨。 对于当前的大唐而言,将御史台交给顾氏,绝对是最好的安排。 这是所有人都公认的现实。 在朝局稳定的情况之下,各项制度的实行亦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愈发全面,而同样带动的还有大唐的国力。 当各项行业都在齐齐开花的时候,国力就是迎来飞速的发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