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大安十二年,冬。 寒风萧瑟。 洛阳,城门之处,万民齐聚。 数不清的百姓与官员站在城外,就这样望着那略显佝偻但却屹立于战马之上的背影而怔怔出神。 顾靖出京了! 没有人能够料到事情竟然会在短短时间之内变成这样。 顾靖在毫无预料之下,便公布了所有罪行,并宣布了自己即将奔赴明州等地的事情,彻底表明了自己对此事的态度。 震惊,惶恐等种种情绪瞬间涌出。 虽然在顾靖调兵的时候,群臣们便对如今这一幕有过猜想,但当这一切真正发生之时,却又是觉着有些梦幻。 这怎么可能呢? 顾靖是真的疯了吗? 竟然会做出这种抉择? 这已经不是有没有牵连其中的关系了,而是因为此事实在太大,若是弄砸了便会牵动大唐国本。 但不管他们怎么想,都不可能拦得住顾靖。 没办法,罪证太多了。 并且顾靖此次的出征可不仅仅是一意孤行,无论是太皇太后武则天也好,亦或是太后裴氏也罢,乃至于当今圣上都在支持顾靖。 其更是带上了昔年太宗皇帝所用的龙弓。 这就是大势加身,又有谁人能阻? 但此事最后到底会如何收场,那便不是他们能够想到的了。 “太傅切记,万万保重身体!” 东都洛阳城门之外,李隆基神情郑重,望着顾靖,话语里满是关切,“无论如何,切莫伤了根本。朕就在这东都,静候太傅凯旋。”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在这正式场合李隆基也是已经改了自称。 这是顾靖的要求。 因为这涉及到皇帝的威仪。 目光落在顾靖那已全然花白的鬓发上,李隆基只觉眼眶阵阵发热。 他自幼长于冠军侯府,对顾靖的感情深厚无比,实乃亦师亦父。 如今眼见年事已高的顾靖竟还要远赴他乡,心头沉甸甸的,不由得想起史册所载的那些君臣往事。 若辜负了眼前这位恩师重臣,自己还配做这个皇帝吗? “谢陛下。”顾靖微微颔首,拱手一礼。 没有多余的言语,他径直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他此行的目的十分简单,就是依靠顾氏强大的声望来解决一切。 同样—— 也是在给李隆基亲自参政做铺垫,在这期间无论发生任何问题,只要他未死,还能回到洛阳之中,便一切都能完美解决。 这是顾靖最后能为大唐做的。 虽然在别人看来,他的身体仍旧硬朗,但是顾靖自己却十分明白,他的身体早已是一日不日一日了。 若不是顾易在暗中为顾靖使用了数次药到病除符。 他如今或许早就已经病逝了。 看着顾靖的背影,眼泪不由自主的便从李隆基的眼中滑落了下来,他没有任何的废话,就这样当着所有人的面朝着顾靖拱手行礼。 而随着李隆基这一动,他身后的百官也在这一刻纷纷朝着顾靖拱手行礼。 且不论顾靖此举的决定到底如何。 至少在所有人的眼中看起来,没有人会去怀疑顾靖对于整个大唐的功劳。 明州。 虽然明州起势略晚,但如今的明州乃是海贸发展最为顺利的几座大城之一。 至于其中缘由同样也很简单。 ——那便是因为明州的地势,这些年来陆陆续续对于运河的开拓,早已让本就水运普遍的江南之地更加顺遂。 且江南相比于东来、番禺等地路程更近。 在这种有利条件之下,这明州的发展自然也是极快。 武氏的商会同样也是扎根在此地。 此时此刻,一股无形的绝望弥漫在整个明州之上,各地的官兵早已调来了此地,虽然还没有对他们动手,但是这也让人安不下心来。 这也是武三思不断给武则天送信求饶的原因。 武氏是真的已经不再去想权利了,他们现在只想老老实实的靠着与武则天的关系去当一个富家翁。 本是以为赶上了海贸的这条大船,将来定是无需再担忧发展。 却没料到竟然会发展到如今的这个地步。 虽然还没有明确的旨意,但谁又能看不出来,如今的刀子就架在脖子上? 武府之内。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