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当大军抵达逻些之后,他带着人马细细的观看着这座闻名于后世的雄城,脑海里不由得便盘算起了该如何治理吐蕃之事。 他自是不可能完全采用明清时期的策略。 时移世易。 当前的局势与那时所面临的处境完全不同,他需要考虑出一条更为适合当前情况的制度来。 在这种时候,顾轩此人的内政才能便完全体现了出来。 当顾易心中生出一些想法之时,他便会结合如今的局势来生出更为妥善的办法来。 羁縻、分化、以利诱之这些最为基础的方略暂且不提。 顾易在这其中所想到的另一个想法便是——架空赞普,形成以各方势力相互制衡,相互分化的制度。 这其实也是顾易的一次尝试。 也许正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已经见过了太多太多的事情了,顾易很想试一试踏出另一条不同的道路来。 就亦如昔年顾煜所想到并将其封存在顾氏之中的制度。 ——分割十方征渡使之权,以制约皇权。 这个制度在九州之内是不可能直接开展的,千百年来的禁锢会瞬间吞噬掉一切,顾氏若执意要做,甚至可能会让顾氏数百年积累毁于一旦。 但吐蕃则完全不同。 九州文化确实影响极大,但在这高山之间,亦是还不足以形成桎梏。 其实顾易清理掉潜在威胁留下乖顺的部族便有着这种心思。 这绝对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会导致未来走向何处,顾易亦是不知。 但这样的机会却是着实罕见,而且也绝对符合大唐现在的利益。 直接控制吐蕃并不现实—— 其中所付出的人力物力以及各方争斗等种种,都不可能是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且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做出一番尝试来。 而除此之外—— 宗教亦是控制吐蕃的关键。 吐蕃如今最为主要的教派便是佛教与苯教。 赤松德赞此人确实极为不凡,他似乎是十分清楚宗教对于他这个赞普权力的关键性,自掌权之后,便开始弘扬佛教巩固自己的权力。 苯教中强烈的排外和战斗性对于任何掌权者而言都是不可控的因素。 但相反的便是,只要能够掌控了这两个宗教。 便足以在一定程度之上控制吐蕃。 这或作任何人来做或许都十分困难,但唯有顾氏不同。 虽然顾氏从始至终所奉行的一直都是“敬鬼神而远之”,但在这数百年的传说下来,顾氏身上也早已披上了“谶纬”的外衣。 各个宗教之中,其实也早已有了关于顾氏的种种。 尤其是自顾琛之后。 顾氏子弟中,包括顾靖在各个宗教之中都有着不同的神位,虽然有很多是凶名,但其实亦是变相的说明了顾氏的不凡。 而如今在吐蕃之内,佛教与苯教亦是在相互争斗。 这其实就已经给了顾氏天然的时机! —————— “至德元年,三月。 太傅顾轩破安禄山于潼关,后督师伐吐蕃,时人皆以雪岭险绝,未可轻入。 轩默察天时,尽发顾氏三世所蓄医道之秘,储药草、调营卫,徐行以避高山之厄。 蕃酋赤松德赞恃神山为屏,数遣劲骑蹂粮道,轩佯北诱之,将士虽忿,犹勒部伍如磐石。 及至西倾山巅,蕃人倾国来战,鼓角震天。 轩忽张两翼,弩箭齐发,摧其前锋。 复令将士解甲疾进,亲执旌旗呼曰:“天命在唐!”三军腾沸。 蕃卒见唐旅无羔羊之怯,神山不降罚,遂夺气溃奔。 轩纵兵犁庭,斩获无算。 赤松德赞遁走,旋为部曲所戕。 逻些诸酋缚其残党献阙下,雪域遂为唐有。 史臣曰:吐蕃恃神山为天堑,谓雅拉香波之灵凛然不可犯,然顾氏三代英魂长啸,其声震于九霄,岂雪域小神可仰视哉? 轩运筹帷幄,破高山之厄,以庙算摧蕃酋之心。 示弱于前,奋雷霆于后,终使逻些神山,亦如昔年匈奴之狼居胥,匍匐于顾氏旌旗之下! 高山之险,岂阻英灵之志? 天命所归,在德在力,在煌煌先人之烈烈余威耳!” ——《唐书.顾轩列传》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