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顾轩立于阶上,神色平静,对鱼贯而出的众官员微微颔首: “诸君雅意,吾心甚慰。” “今日所议,关涉国体,非同小可。” “诸君无需心急。” “.” 顾轩并未起身,就这样送走了一众的大臣,整个人的表情仍是那般平静。 对于朝中的种种情况,顾易自是早有预料。 虽然他还不能完全料到。 但靠着对于这些人的了解猜出个大致还是十分轻松的。 而且从古至今—— 哪个改制者能够一帆风顺? 在原本历史之中,联宦官摄一国的张居正又如何? 其还不是面对了无数阻力? 那还是在万历皇帝年幼的情况之下,更不要说如今还是李亨这个皇帝有意为之了。 这是改革必然会面临的状况,顾易对此早有预料。 当然,既如此他又岂能没有准备? 就在月余之后。 来自四面八方大将的消息便相继送来了洛阳,其中具体的内容亦是十分简单。 ——就是向李亨说明天下各地当今的状况。 言百姓渴求变法芸芸。 倒也并非是顾易有意而为之刻意去让这些人这样做,只是再次利用起了顾氏的民望罢了。 他早已表明了改制的种种。 无论是这些将军们也好,亦或是这数月之间顾轩踏足的各地百姓也罢,都知晓此事。 这就是滚滚大势。 相比于当前的大唐朝廷,百姓们更加相信顾氏。 顾易就根本无需去做什么。 如今的大唐刚刚稳定,四方经历动荡的百姓渴望大治,这滚滚的民意便足矣形成大势。 从一个个“带着人马前去平叛”的将军们口中传达到中枢来。 若是换做了其他时期。 这些情况或许还不足以传达到中枢,各方士绅有背景的官员便足以将这一切压下来,但唯独现在可以。 因为那些个追随顾轩的将军们手中握着刀。 说高明嘛 此计倒也并不高明。 但其所实行起来的要求却也极高,可谓是将所有将军及百姓们的想法全都算了进去。 当然,最为关键的仍然是顾氏的声望。 顾氏无需去联合什么王侯将相,只需要联合万民的期望便足够了。 这些百姓不懂什么政治,也不懂什么朝堂争斗。 他们只是信任顾氏。 这,便已经足够了! 洛阳宫。 案头堆积如山的奏疏,让李亨的脸色阴沉得几乎滴下水来。 “此乃逼宫耳!” 他猛地一掌砸在龙案上,面颊因极致的愤怒而微微抽搐:“他顾氏究竟意欲何为?这群忤逆之徒又想干什么?” “这算什么?” “莫非朕若不答应改制,他们便要推翻朕的大唐江山不成?” 愤怒的嘶吼在殿中回荡。 那些奏疏上看似陈述事实的文字,在他眼中,已然化作了赤裸裸的威逼檄文。 “陛下息怒。” 侍立一旁的李辅国,此刻脸色同样难看至极。 眼前局面,大大出乎他的意料。 他深知顾氏影响力不容小觑,却也不得不承认,自己终究还是低估了——低估的并非其在朝堂上盘根错节的权势,而是那份深植于万民之中的、近乎无条件的信任。 这份信任,何其难得,又何其可畏。 “朕要杀了这群忤逆之徒!”李亨双目赤红,再次咆哮。 李辅国闻言,慌忙跪倒,脊背瞬间沁出一层冷汗:“陛下万万不可啊!” 他字字斟酌,竭力稳住声调:“且不说这些将领皆是此次平叛的功臣之将.” 他顿了顿,目光低垂,声音压得更低,却字字如锤敲在李亨心上:“单以太傅而论” “陛下,若今日罢黜太傅,奴.奴怕明日,这刚刚平定的江山,便会再生大乱之象啊!” 李辅国在这种时候还是比较理智的。 他确实是要比李亨聪明的多,光凭着其在原本历史之中最后能反客为主便足以说明他的本事。 他十分笃定自己的判断。 相比于顾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