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单独的去针对一些人,顾易倒还是有一点自信的,并且通过限制佛门或多或少也能够带来一些影响。 这才是其中关键。 御史台的作用在这种时候就完全体现了出来。 甚至都无需顾易进行干涉,顾轩的朝堂手段显然亦是不差,拉一批打一批这种招数虽屡见不鲜,但却格外好用。 大唐的官员种子实在太多了。 至于要拿下哪些人开刀答案更是显而易见。 那些能在李隆基晚年昏聩朝堂中攀上高位的官员,其操守品行,早已不言自明。 以洛阳为中心,随着改制正式拉开了序幕。 顷刻间,无数既得利益者的哀嚎与咒骂便响彻了朝野。 面对顾轩的强势,纵使明知道不敌,亦是不会有人选择就这样放下一切。 裹挟士人以违背礼制律法等种种招呼在这期间相继出现。 甚至都发生了士人围住了冠军侯府这种事, 面对这种状况,甭说是那些选择相信顾氏的官员了,甚至就连顾氏子弟都不由得担忧了起来。 但顾轩却始终都是那般的平静。 裹挟士人? 能被这些人裹挟的士人,在天下士人之中又能占得几何? 况且,顾氏麾下难道就没有这样的人物? 别忘了,李白始终在顾氏帐下效力。 他的诗词不仅在后世享有盛名,即便在当世的大唐士林之中,也备受追捧。 而士人皆有一个通病——极其在乎名望。 没有人愿意遭李白的一顿骂。 这种遗臭万年的事,对于这些士人们而言,甚至要超过了生死。 至于普通百姓,那便更加无需多言了。 顾氏早已不是当初了。 这些年来的深入底层给顾氏带来的帮助亦是极大,更别说顾轩本就刚刚平定了大乱,这一切在顾氏面前都是那般的不值一提。 朝堂之上,哀嚎声此起彼伏,一片动荡。 上至三公九卿,下及末品小吏,遭殃者不知凡几。 顾易虽然不至于将这些人全部打死,但也不会留下太多的蛀虫。 而李亨亦是正如李辅国所言,抓住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一面依照顾轩提供的名单擢升官员,一面则趁机大肆安插自己的心腹。 并且也正是因为顾轩的手段过于直接。 以往那些待价而沽的朝臣,在这种情况下也不得不选择向他这个皇帝靠拢。 李亨可谓是每天脸上都挂着满意的笑容。 随着新政的展开—— 他甚至都能够清晰的感觉到,自己身下的皇位正在愈发的稳固。 但.还未过一月。 御史台的人马便盯上了他的绝对心腹——李辅国。 洛阳宫内,烛影摇曳。 李亨目光如炬,紧紧逼视着顾轩,声音里带着难以掩饰的紧张与质问: “太傅!此奴究竟所犯何条?竟至于此!?”他略一停顿,语气陡然转厉,“况彼乃朕之内臣!” “纵有罪愆,亦当交付朕躬裁夺!” “太傅如此行事,置朕于何地?” “又将朝廷法度置于何地?!” 气氛陡然冰冷了起来。 李亨是真的有些怒了,万万没料到这把火竟然真的会烧到他的心腹身上。 “陛下息怒。” 顾轩神色淡然,朝着李亨拱了拱手,“御史台纠察不法,乃国朝法度赋予之权责,非臣一人之私意。” “李辅国——” 顾轩语气微微一顿,表情愈发的严肃:“此獠所犯,非止私德有亏,更乃新政之大敌,社稷之毒瘤!” “其罪证昭昭,已非‘内臣’二字可蔽其辜!” “.” 他丝毫都不退缩,就这样当着李亨的面罗列起了李辅国的罪行。 无他—— 其中关键皆是指向李辅国收受贿赂及意图染指大权安插心腹之举。 相比于原本历史,在顾氏的影响之下,李辅国所犯下的罪行其实真的已经少了不少,但却亦是顾易必须要除掉的存在。 此行顾氏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 无论如何都当争来百年的发展期,不仅仅是为了九州亦是为了顾氏。 李辅国这种蛀虫,他当然不可能留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