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御史一行被困其中京畿,难行新政!” 话音刚落。 一瞬间,便让整个堂内的气氛凝重了几分。 几个堪称为顾轩心腹的大臣在此时更是不由得纷纷色变,满脸都是凝重之色。 ——此事确实太大了。 甚至都要比新政一开始所面对的阻力还要大。 顾氏可以不在乎那些官员,但这成千上万百姓们的抗争顾氏就不能再轻易忽视了。 民望——本就是顾氏最为关键的核心。 这数百年来,顾氏之内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败家子,但哪怕就是这些人亦是都要遵守着这条铁律。 若是不然便会被立刻逐出顾氏。 尤其是在顾易有了通灵玉之后,这更是成为了顾氏的铁律。 人少也就罢了。 但这一次所闹起来的百姓显然不是少数。 这一刻,顾易的脑海之中闪过了无数的思绪。 退? ——自是不可能退步! 顾易记得很清楚,在原本的历史之中,九州之内是有过数次大规模的灭佛行动的,哪怕就连唐朝武宗时期亦是有过此举。 并且武宗灭佛可是动作极大,甚至都可称之为举国行动。 其成果也极为骇人。 《资治通鉴》记载其——收膏腴上田数千万亩,拆毁寺院四千余座,民间私建佛堂、兰若数万。 强制还俗二十六万有余,释放寺庙奴婢近二十万。 这种行动可是远远超出现在制度的。 但顾易却记着武宗当时灭佛并未引起太大的乱子,甚至当时都可称之为唐晚期了。 那现在为何.会如此? 各种思绪在这一刻不断从脑海之中闪过,顾易细细在脑海之中对比着原本历史与现在的种种。 下一刻,他猛地便意识到了原因。 今日之九州.尚未经历过灭佛! 顾氏的出现已经完全改变了历史,在原本历史之中,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灭佛之时亦是激起了僧人起义。 此间种种,岂不是正如如今这般? 此事必须要解决。 若是不然的话,很有可能在将来的某一日炸开,若当真如此,以谶纬迷信的威力恐怕其所带来的影响甚至都会超过安史之乱。 这一刻,顾易的心中瞬间便有了思量,伴随着他的心念微微一动,沉吟了良久的顾轩在这一刻终是有了动作。 他迎着满堂官员或惊惶、或忧虑、或探寻的目光,缓缓起身,将那一封封密信握在了手中,淡然的吐出了一句话: “新政所系,非为一人之私,乃为大唐江山永固,九州万民福祉!” “且不论佛门公然违抗朝廷政令,已是僭越!” “单凭其隐匿田亩、逃避赋税、盘剥生民、染指高利、操控商贾、涉足海贸、蛊惑人心、裹挟百姓、抗拒王法.桩桩件件,铁证如山!” “其罪——” 顾轩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斩钉截铁的决绝,如同利剑出鞘,寒光四射: “罄竹难书!罪不容诛!” “彼既以信仰为甲胄,以信徒为戈矛,负隅顽抗.” 短暂的停顿,吸尽了堂内所有的空气。 “那便——” “灭佛!!!” 二字出口,如惊雷炸响。 所有人的表情在这一刻都是不由得微微一变。 “诸位且安,吾当上书陛下,言明其中利害。”顾轩淡然的道了一句。 说罢,便直接朝着书房而去。. —————— “顾轩改制—— 此乃唐王朝最为关键的转折点。 其不仅仅开元之治后因玄宗而改变的政治风气,同样亦是弥补了大唐制度之上的漏洞,彻底解决了安史之乱所带来的种种影响。 虽其所改的种种制度以现代的目光来看并不完美。 但亦是足矣说明顾氏的不凡。 彼时大唐户口逾亿,四夷宾服,贞观遗风复振寰宇。 顾轩以雷霆之势整饬百僚,清丈田畴,厘定赋税,更张兵符,遂使中央威权重铸如岳,藩镇桀骜终化尘烟。 其于劫灰之上再立庙堂,于离乱之世重拾人心,硬生生将倾颓之巨厦,拽离崩析深渊,复归一统煌煌。 此亦为唐祚最后之荣光,如落日熔金,余晖映照千载。” ——《唐王朝兴衰史》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