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我懂,可能他们还没明白,咱们从来就没把电影单单当作商品来看” 这句话让韩三评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出来。 是的,这不仅仅是产业问题,更是意识形态的问题。 电影在中国,不只是娱乐产品,它背后还有宣传与文化导向的属性。 光凭这一点,进口片的核心权限根本不可能全面放开。 “你理解就好不过,引进片的数量未来可能会多一点。”韩三评补充。 吴宸闻言只是笑了笑。 这种压根都不是事。 档期在中影和华夏手里,就算一年引进一百部,也只能塞进有限的档期里,真正能和国产大片正面硬碰的机会,并不会多到哪去 消息在总局的有意引导下,业内都松了一口气。 “其实我们对电影的审查,是可以控制好莱坞电影泛滥的。 举个例子,好莱坞的电影进来之前,如果我们提出这部电影2/3的内容都违反审查制度,那这些部分就要删去。” 这时才有人出来笑着出来调侃,这时候审查在大家口中又变成了一件好事。 “还真是屁股决定脑袋呢.” 吴宸看完后笑着摇头,喷审查最凶的就是这帮人,结果需要拿来抵抗好莱坞大片的时候,又捧的最狠。 二月份就这样悄无声息地来了,带着即将到来的新年喧嚣,空气里多了一丝年味。 电影圈没闲着。 尽管只有3D影厅,但《阿凡达》一路狂飙,已经逼近十亿票房大关,内地票房的天花板被一次次顶破。 各大影院经理的笑容肉眼可见地松弛下来。 与此同时,另一桩大事也在悄然逼近——六十周年的柏林电影节。 这个有着寒冬红毯和冷冽评审团气质的老牌欧洲电影节,二批入围名单正式公布。 马丁·斯科塞斯带着《禁闭岛》入围,罗曼·波兰斯基的《捉刀手》赫然在列; 另一边,《我的名字是皇帝》从印度杀来,颇受关注。 只是略带遗憾,《禁闭岛》和这部印度片都不参加竞赛单元。 入围和展映名单里,大师云集,却没有吴宸的《1939》。 这种空缺,本该让国内媒体一通捕风捉影,可有了上次被“反转”的教训,这次他们学乖了,第一时间采访了吴宸。 “吴导,请问《1939》能否赶得及柏林电影节?会不会以惊喜影片的方式出现?” 面对电话采访吴宸微微一笑,声音平稳: “目前后期还在努力,距离开幕式还有一周多的时间,还有机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