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柏林电影节组委会大楼内,气氛顿时一凝。 众人难以置信地看向提议者。 因为这个方案在柏林电影节历史上那都是格外罕见,也只有当年颁奖制度还没完善的时候出现过 “这会不会太冒险?” 一个资深委员微微前倾,十指交握放在桌面,提出了质疑。 “难道这个规则写进了章程里面?” “既然没有写入章程,那么我们就可以这样做出选择” 有人缓缓开口,目光扫过众人。 “我个人认为并不冒险,这是一次正常的调换,我们有充分理由。 媒体也会乐见其成——他们需要话题,而这部片无论最后是否拿奖,至少在技术创新上,已经是近几十年来的高峰,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会获得观众和媒体们的喜欢。” “是啊,”另一名年轻委员忍不住插话,语气里还有余温未退的震撼,“战场送信、一镜到底,这个创意简直完美,谁能想到能在战争片里把它做到这种程度? 这绝对是一个天才般的构思.” 短暂的沉默过后,为首的人合上笔记本,话锋一转: “那就不多说了,大家举手表决吧。如果否决,我们就按原计划用山田洋次的《弟弟》。” 会议桌周围的人互相对视,神情各异,纷纷做出了各自的选择。 翌日清晨,柏林的天色依旧是铅灰色,细雪在清冷的空气中打着旋。 电影宫外,媒体区已经挤满了人,摄影机三脚架一字排开,灯光一闪一闪地照着台前的讲台。 六十周年的柏林电影节号召力无需多言,台下不光是欧洲本土媒体,连中国几大门户的驻外记者都特意赶来了。 靠近中间的一排,几个国内记者正低声闲聊。 “哎,其实今天没啥悬念,《1939》昨天就送到了组委会。” “是啊,我短信都写好了,就等他说完我就按发送。” “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啊。” “写稿子的活都省了.” 几人相视一笑,表情轻松得很。 随着现场灯光略微暗下,柏林电影节主席迪特·考斯里克走上台,身着深色西装,笑意盎然。 他先用德语和英语交替,简单回顾了本届柏林的整体安排——主竞赛单元、展映单元、各类论坛——每一个节点都带着典礼特有的隆重感。 最后,他的语调微微一顿,换上了更有仪式感的口吻: “在今年的六十周年,我们收到了许多优秀的影片.现在,我将宣布本届柏林电影节的惊喜影片: 由中国导演吴宸执导的《1939》。” 台下的国内记者几乎同时低头按下了手机发送键,脸上带着一种“果然如此”的自信。 可还没等他们把手机收回去,迪特的下一句话紧跟而来: “.并且,《1939》将作为本届柏林电影节的闭幕式影片放映。”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