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被夏国单方面叫停了!-《火红年代,开局大学演讲》


    第(1/3)页

    李暮虽然和茅以身接触得不多。

    但这个年代的专家和教授,讲究的就是一个实事求是。

    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

    要是高家林真没本事,就算看在他的面子上把人留下,也不可能这么夸奖。

    “李顾问说得不错,等研究完成,不仅是学校,我也会跟国科院那边给你要奖励。”茅以身道。

    高家林想要开口拒绝。

    他之所以愿意参与到研究当中,除了能有17块5的每月补助外。

    更多的是因为可以在铁道技术研究所学习的很多东西。

    李暮抬了抬手,道:

    “这是你应得的,不要推辞。否则你不要,大家怎么要。你说是不是?”

    这话将高家林想要推辞的话又堵了回去。

    旋即,也不等他反应过来。

    李暮从手边抽出一张稿纸,“唰唰~”地写了一个卫星导航方面的课题丢给他。

    拿到之后。

    高家林的心神立刻就被吸引了过去。

    就连茅以身都没忍住好奇地看了一眼。

    不过在看到上面设计的复杂的计算机科学、电子工程、数学、物理学等等学科内容的时候。

    他便十分识趣地收回了目光。

    ……

    随后,在闲聊了一会儿后,茅以身便起身准备告辞。

    不过高家林却没有跟着离去,而是留了下来,明显是有一些问题想问。

    待送走茅以身后。

    李暮回过头,道:

    “看了之后觉得怎样?”

    “很复杂,不过它绝对是一项伟大的发明!”高家林掷地有声道。

    利用卫星导航的设想,在57年老大哥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思普特尼克1号”的时候便被提出。

    可至今为止,也没有人能够实现真正的卫星导航。

    李暮笑道:

    “伟大谈不上,至少现在是这样。”

    “卫星导航一旦拿出来,势必会走向军用。”

    “但我认为,它最大的作用其实还是民用。”

    他说完后。

    高家林微微愣了愣,道:“民用?”

    “没错,军事上无非是精准制导、部队定位、侦察与监视这些。但民用可就很宽泛了……”李暮一一列举。

    卫星导航在后世,广泛地应用在交通运输、科学研究、农业和测绘等领域。

    单就作用来看,民用肯定是大于军用的。

    高家林听完后,沉思许久,道:

    “您难道是想让我往这方面研究吗?”

    “你要是感兴趣的话,可以试一试。当然,我充分尊重你的意愿。要是你打算研究其他的也成。”李暮笑道。

    在经过铁道技术研究所的历练之后。

    对方算是初步获得了他的认可。

    那么一些研究,完全可以放手交给对方去做。

    高家林忙道:

    “我当然愿意,只是我现在有些纠结,如果研究卫星导航,不知道能不能再有精力去研究卫星。”

    他是知道国家现在的情况的。

    别说卫星导航了,卫星都没有一个。

    如果非要选,肯定要先选后者。

    “卫星这个你不用担心,我们应该在3到4年内,就能搞出来。”李暮笑着道。

    高家林眼睛一亮,道:

    “难道李顾问您现在在研究卫星?”

    三四年就把卫星搞出来,除了这个,没有其他的可能。

    “嗯,我现在是卫星研究团队的顾问,你要是想去的话,我可以把你引荐过去。”李暮颔首道。

    高家林:“我想去!”

    ……

    时间一晃,3天过去。

    虽说放假受到了一定限制。

    但实际上李暮还是能够偷偷研究。

    再加上有高家林这个天天上门的学生,还有后续闻讯而来的孙加栋。

    即便关建民一直颇有微词。

    也不影响他们每天一谈就谈一整个下午。

    ……

    在结束假期的当天。

    李暮便找到郭默,准备去研究基地看一看。

    在一队警卫的护送下。

    他们先是朝着郊外开了4个小时左右的车。

    又在山里走了6个小时左右,才来到一处山坳处。

    望着掩盖在丛林间的建筑,李暮十分满意。

    走到大门。

    刚刚到地方。

    他就看到了站在门口的一个熟人。

    李暮道:

    “马大哥,您这么快就来基地了,怎么不多陪陪孩子?”

    这人正是马军。

    “已经安排妥当了,街道办的同志们会帮忙照顾,还是基地的安保工作要紧。”马军道。

    说完,他便让警卫打开大门,将李暮迎了进去。

    进入其中后。

    里面的视野开阔起来。

    马军一边走,一边道:

    “基地的领导们不知道您什么时候来,所以就让我在这里等着,他们现在应该还在工厂区抓建设,我带您先逛逛怎么样?”

    “可以啊,我正想看一看呢。”李暮笑道。

    一旁的郭默自然也没有意见,含笑点了点头。

    ……

    随后,在马军的带领下,李暮开始参观研究基地。

    办公区、实验区、生活区、仓储区等等,都建设得十分不错,与周围的大山融为一体,十分隐蔽。

    逛了大概15分钟。

    得到消息的研究基地领导就匆匆赶了过来,道:

    “哈哈,李顾问,好久不见了啊!”

    “唐院长,柳团长?”李暮闻声回头,发现竟又是2个熟人。

    他惊奇道:

    “你们怎么来研究基地了?”

    前者是航空院的院长唐燕捷。

    后者则是他曾经研发山地自行车和军用摩托车时打过交道的柳卫国。

    “哈哈,没办法,这新研究基地建成,把我们航空院的骨干都调走了一大半,不来就只能当光杆司令了。”唐燕捷自我调侃道。

    这话未免有些夸张。

    但航空院被抽调走一大批人,也是无可事实。

    现在那边被抽走人后,就只能继续一些难度不高的研究。

    李暮道:

    “上面把人调到这里来了?”

    “在年后就调来了,威龙-1战斗机、玄武-1主战重坦、潜射D弹、卫星……”唐燕捷道。

    为了尽快地研制出新的武器,上面这回可谓是下足了决心。

    毕竟民众不知道。

    上面却是十分清楚,这次对M帝只能说是险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