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小小也不拒绝,抬手执笔,笔尖轻蘸墨汁。 赵宝山已为她换了一张宣纸,镇纸将掺杂圣页压有暗纹的纸张推得极为平整。 一个童生,让举人伺墨,苏小小依旧泰然处之,提笔写下——三月七日,学府道中遇雨。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三月七日,在学府道中遇到下雨。 原词是苏轼的《定风波》,第一句,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苏小小根据的实际情况,将沙湖道改成了眼下所在的学府道。 随着苏小小的书写,她的身后出现一纸崭新的巨大虚影。 面前的文字,实时投上虚影——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双方约定以今日见闻为题。 下雨,步行溅了满腿泥,被邱灵均嘲笑是泥腿子,正契合了“同行皆狼狈”。 邱灵均和钱良的嘲笑,是嘲笑他们是泥腿子,也是嘲笑他们是寒门子弟。 “余独不觉”,只有我不这样觉得,不觉得泥腿子可笑,也不觉得寒门子弟可笑。 见苏小小写到“已而遂晴,故作此词,”,围观的看客都是心头一紧。 他们知道,前面的几句都是铺垫,重头戏就要来了。 在亲眼见证一首镇国诗问世之后,他们还能见证更厉害的诗词问世吗?难道是传世战词? 会化成什么?谭积玉前一首词的异象已是化成巨虎,苏小小得更加威猛才行,巨龙? 不,龙虎还是有些长妖蛮气焰了,那就化剑吧,能一剑劈开苍穹那种巨剑。 犹如仙境的空中城池,能开天辟地的水墨长剑,这不足够他们跟子子孙孙说一辈子? 苏小小就在看客满怀期待的目光中继续写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赵宝山心中默念刚刚写成的词句,神色复杂地看着苏小小。 别听穿过林间敲打树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诵长啸一边悠然前行。 这是隐喻刚才他的竹林一下子被谭积玉的猛虎摧毁的事情吧? 劝慰他不要放在心上?一个莫听,一个何妨,便写尽了外物不萦于怀的豁达。 明月楼上,他那样言语刻薄,苏小小却这样待他,当真当得起一句豁达。 巨剑呢?围观的看客没有赵宝山的千回百转,只在心里焦急腹诽。 巨剑呢!剑开天幕,足以让他们跟子孙说一辈子的巨剑呢! 苏小小手执笔尖在纸上继续游走——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怕?看客们一下子来了精神,终于要图穷匕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