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对于那些入不了书舍的读书人来说,做老师有俸禄也有地位,甚至可以做到高龄退休,也算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可问题在于,大部分的读书人读书,是为了黄金屋和颜如玉,而不是为了教书育人。 条款出来之后,当即就有人开始闹事。 朝堂上也有人为这些人张目说话。 李云泽的应对办法很简单,朝堂上的人全部打廷仗,然后剥掉衣服拖出去赶走。 那些闹事的,放火烧衙门的,辱骂圣躬的全部抓起来,该怎么判就怎么判,绝不手软。 随着各地陆续开刀问斩,一颗颗的人头落地之下,之前还几乎要掀起风潮的事儿,迅速被平息下来。 自宋以后,读书人再无什么风骨可言。 李云泽不过是借用了后世鞑虏们的手段,很是轻松的就将这些软骨头给压下去。 他们搞阴谋诡计可以,但是真正的硬碰硬,那是绝对没有那个胆量的。 这件事情针对的是所有的读书人,因为所有人的年纪都会随着时间而增长。 到了三十岁的时候还没有在太学之中出头被选中,那就只能是被赶走。 要么是去书院做教书先生,要么就回家吃自己去吧。 什么厚待读书人这种事情,绝对不会发生在李云泽的身上。 读书人来硬的不行,来软的却是各种手段都有。 冲击各地的书院是不敢的,因为书院挂着皇家的牌子,谁也不敢去找死。 可他们开始勾连起来,互相劝说威胁,不许任何人去书院做教书先生。 至于说没了收入什么的,也有心思叵测的大户出钱,暂时供养着。 在他们看来,没有了教书先生,什么样的书院也开不下去。 只要皇帝退了第一步,那他们就有的是办法让皇帝一退再退! 对于这种手段,李云泽从来都是嗤之以鼻。 因为他从不要什么面子,也不畏惧所谓的天下悠悠之口,青史昭昭什么的他都不在乎。 随便你们怎么骂怎么写,我就是办自己的事情。 锦衣卫再度出动,仔细查探各路人等谁是领头的,谁是倡议的,谁是出钱的一一查看清楚。 之后圣旨拿出来,开始抄家抓人。 根本就不跟你们废话,直接就是拿下审问再处置。 无论是谁,都是一个下场。 这其中有个插曲就是,抄家的时候国债没抄走,坚定的履行了之前的承诺,抄家不没。 这也进一步的激发了对国债的信心,以及购买力。 李云泽这手寅吃卯粮,借明年的还今年的手段用的贼溜。 朝中有翰林悲愤上奏,陛下杀戮无度,就不怕史书上落个与夏桀商纣一样的名声吗? 李云泽的回应只有一句话,那就是。 “朕不要脸,朕只要办事。” 笔趣鸽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