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只可惜事已至此,什么也做不了,也说不出来。 聪明人见着这一幕,看向季孙氏的目光就带上了疑惑之色。 这种重犯虽然是死定了,可至少也得审问一番,追查一下幕后主使吧。 如此急切的处置掉,很难让人不怀疑这其中有事儿。 要说季孙氏是出于义愤,因为国君的死而悲痛欲绝想要直接报仇,反正鲁国人是不会相信的。 三桓与国君,不好说是死敌,但是说他们仇深似海绝对没问题。 再想想这次是季孙氏请国君来赴宴. 算了算了,与我等何干? 鲁公遇刺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 传遍了鲁国,又向着周边各国普及。 得知消息的晏婴(晏子),对此非常遗憾,叹息连连。 这是多好的机会啊,操作空间很大,甚至有可能拿下鲁国。 可惜此时齐国内乱不止,田氏与吕氏争斗不休,哪里有机会去攻打鲁国。 至于此时的天下霸主晋国,同样也是内部矛盾重重,压根没有心思去管鲁国的事情。 楚灵王倒是有心思,可楚国现在正忙着灭陈国,而且与鲁国之间还隔着一个强大的宋国,只能是叹息好机会错过了。 鲁公遇刺之事,在诸国之间掀起了一阵涟漪,不过很快就平息下去。 诸侯各自都有着各自的事情要忙碌,实力强的顾不上,实力弱的那就更加没什么说法了。 至于鲁国国内,倒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波澜。 三桓依旧是牢牢的掌握着鲁国,甚至于之前多年鲁国的国政命令,都是出自季孙氏之手。 对于大多数的鲁国人来说,不过是又换一个国君罢了。 至于新国君的人选,三桓经过一番商议之后,选中了鲁昭公没错,谥号已经上了,曰昭。 三桓选中了鲁昭公的一个弟弟,名唤为宋的公子宋为新任的傀儡.国君。 这位公子宋在历史上倒也有些名头,因为其沉重打击了三桓的势力,距离平定三桓只差一步。 当然了,其最出名的事迹,乃是提拔了孔丘为卿大夫。 这也给了孔老二铲除抢自己学生的少正卯的权势。 少正是官职,卯是名字。 人家不姓少正,而是姓闻,乃是闻姓的正宗始祖。 给鲁昭公送葬,干嚎了几嗓子的李云泽,回家之后就将鲁公之事抛诸脑后。 他开始筹备做教育家的前期准备工作,最开始的工作,自然就是挑选一处合适的地方当做教室。 很巧的是,一个姓闻的也挑中了相同的地方。 两人都想要投身于教育事业之中。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