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以,没问题。”这个价格在克拉克看来,并不算高。 “我再送你每挺2000发子弹,怎么样?”陈剑秋继续说道。 “好,好,没问题。”克拉克很满意。 卖枪还送子弹,这个老板还挺慷慨。 “我现在工厂里就有现货,如果需要的话,钱拿来,枪拖走。”陈剑秋指了指车间里面。 “我们带现金来了。”克拉克招呼了一声。 十来个身穿制服的军人走了进来,在马克沁的带领下,从车间里把机枪往外推。 不一会儿,那十挺机枪便被挂在了马匹后面。 而陈剑秋的手里,也多了一沓50面值的英镑。 “子弹用完了别忘了来我们这买哈,我们这里也产子弹!”临走之时,陈剑秋还不忘和克拉克挥手道别。 “老板,你怎么还送他们每挺两千发子弹?” 看着车队远去的背影,马克沁有些不解地问道。 “两千发?就我们那机枪的射速,几分钟就打完了。” 笑容挂上了陈剑秋的嘴角。 “我们的无烟火药子弹,和英国现有的厂家生产的都不通用,到时候,他还是得来我这买。” 他忽然想起了什么,转过头问了马克沁一句: “新型号你注册专利了没?” “注册了,刚出来的时候,就注册了。”马克沁匆匆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不一会儿掏了一张专利证书出来。 “那就好。” 陈剑秋意味深长地“嗯”了一声, 又过了两天,到了和德国人谈判的日子。 陈剑秋和马克沁一大早就从肯特郡向着伦敦出发了。 他们约的时间是上午十点二十分。 这是克虏伯给他的时间,一贯地精确。 德国商会坐落在泰晤士河畔,离英国议会大厦不远,远远地就能看见那座著名的大本钟。 陈剑秋到达的时间,提前了二十来分钟。 他和马克沁在商会门前的河边上晃荡了一会儿,欣赏泰晤士河的美景和那座西敏寺桥。 等到大本钟的时针和分针确切指向了十点一十九分后。 陈剑秋才拍了一下马克沁,和他一起走进了德国商会的大门。 克虏伯先生已经和他的随行人员,已经在大厅里等待了。 但当他们发现陈剑秋走在马克沁前面的时候,也有些蒙圈。 但克虏伯先生年纪虽大,但反应很快。 “您很守时,我们很喜欢和严谨而又守时的人谈生意。”他的英语带着很浓重的德语口音,“那么,请问您怎么称呼呢?” “陈剑秋,先生。” 陈剑秋笑着说道。 克虏伯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便带着两人进入到了里面的房间。 “我们想采购十挺您的机枪,先生。” 进入会议室后,克虏伯开门见山的说道。 “你们可比某些大户吝啬多了。” 陈剑秋抬头看了一眼对面。 对面满满地坐了一排,足见对这次谈判的重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