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薛定谔的致仕-《[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2/3)页

    这也是姜握今日过来的缘故之一:除了休沐日来跟好友闲谈,再有就是要从人家府上打包点心走。

    王神玉府上的桂花糕,是阿鲤最喜欢的糕点,以至于去年的秋天吃过,今年四岁的秋天,她还记忆犹深。

    从最早的早桂飘香,那孩子就开始盼着“桂花糕”了。

    其实去年得知小郡主喜欢吃他府上的桂花糕,王神玉早就把方子送了姜握,然而不管是姜宅还是宫中御厨,做出来的桂花糕,总是较王神玉府上的糕点差一点。

    其实姜握对点心不怎么挑,没觉得有什么区别,但阿鲤每次都能尝出来。

    她甚至捧着自己的小银碗去找皇帝,表示:这不是那种好吃的桂花糕。

    不但把御厨愁了个够呛,还把曜初愁了一愁:这孩子怎么长这么多吃心眼啊?

    也就是如今阿鲤渐渐长大,开始上【姜府幼儿教育班】后,在学习上还是越发像她的,否则就她这个爱吃,曜初又要担心女儿随了她显眼舅舅。

    姜握后来想了想,大概是桂花原料不同——王神玉擅养花木,他府上的桂花,确实也比旁处的好。

    于是今年秋日,她就常来王相府上,给阿鲤打包点心回去。

    *

    看着桂花糕,王神玉自然也想起了武赪小郡主。

    他端着茶认真道:“如今小郡主都四岁了,皇储已经两度监国,再不让我彻底致仕,实在是没道理了。”

    是,彻底致仕。

    王神玉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他现在处于一种比较微妙的半致仕状态——

    天授三年七月,也就是皇帝和姜握从蜀地回来的第三个月,他确定了下姜握状态已经恢复之后,立刻第……不知道多少次上书致仕。

    而且用他自己的话说,这一回可算是‘因功致仕’。毕竟,这一年年初,他可是又一次代行了皇后亲蚕礼。

    皇帝依旧没有准他彻底致仕离朝。

    但许他循当年英国公年老欲致仕的旧例——

    在皇城内特许可乘车马,不必步行劳累且不说,皇帝给所有年高的重臣都配备了此等待遇。

    给王神玉的,更特殊一些。

    正如当年李勣大将军的旧例:凡夏日酷暑,冬日严寒之季,不必亲至署衙,可多于府中修养——令朝臣至府中将署衙要事说与王相就是。再有,若无大事,朝会亦可不至。

    说起来,当年每每去向李勣大将军汇报尚书省要事的,是姜握。

    如今,常来王相府中回禀的,正是婉儿。

    姜握:嗯,所以多年前,我就说与婉儿有师徒缘分嘛。

    于是,如今王神玉的状态,比较飘渺,属于一个薛定谔的宰相。

    在旁的朝臣看来,这自然是极大的圣恩——多少人一辈子想当宰相或是一部尚书而不能,然而王神玉却是屡屡求致仕,皇帝还不舍得放人,甚至许他按月上班,都要给他保留宰相的位置。

    其实圣神皇帝的想法,跟姜握很相同:这些年下来,她们已经有了一种不可更改的观点和想法:只要王神玉在,事儿就掉不到地上。

    不是说他做宰相多么功勋显著,而是她们很相信,若有事儿发生,他在,就总有能托底之人。

    但对王神玉来说,他真没觉得自己这么重要。

    因而此时情真意切道:“其实陛下何苦留我这种没用的人呢?又不是从前艰难的时候……”

    他随便点了个例子道:“还记得你在外做巡按使那几年,欲行检田括户事风险极大,因此要选可靠的劝农使。当时你写信回京,选劝农使这件事,是守约去做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