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大军先是乘坐运河,先到了大梁,然后顺着运河往东南,向徐州而去。徐州就是当年徐国所在之地,当年淮国灭邗国在邗地建立冶铁监,后来徐国并入淮国之后,就将冶铁监迁往徐州。 而如今,徐州乃是大乾冶铁重镇,全国半数以上的武器铠甲,都是出自徐州监,这里乃是大乾钢铁产量第一。淮国在徐州经营数百年,根基不可谓不深。 王澈巡游至此处,城中官员出十里相迎。徐州乃是泗水郡郡治,水陆交通便利,乃是国之重镇,自然是要看一看的。 “臣耿骥参见陛下,陛下千秋。”郡守耿骥大礼参拜。 “耿卿请起!”王澈亲自上前将其扶起,紧接着是朝廷徐州监的官员前来拜见,然后则是勋贵以及其他官员,最后则是其他一些人上前拜见。 在拜见完之后,王澈在众人的陪同下一起进城。王澈随口询问道徐州监一年的产量有多少。耿骥如数家珍的说道:“徐州监每月可冶炼生铁52万斤,商人百姓多从冶铁之业,获利颇丰。” 52万斤有多少呢?换算一下就是260吨一个月,一年就是三千多吨,大乾一年产铁在六千多吨。(作者君查汉朝资料,有资料上说汉朝一年产铁3千万斤,1.7万吨左右,但是唐朝一年才五千吨,唐朝一年的产量连汉朝的零头都没有了,后面的明朝巅峰是9万吨,汉朝这个太夸张了,只作参考。) 260吨一个月的产量,其中包括了生铁和熟铁,至于钢需要再进一步加工,产量很低。徐州的铁产量很多都是民间的冶铁场出产,朝廷的铁厂更多是用铁来锻造钢。 当然,这其中肯定也有隐瞒,260吨不会是徐州的总产量,不少民间冶铁场会悄悄隐瞒一部分,用来逃税。 朝廷对铁收取百分之二十的税,不过可以用生铁抵扣,因此敢于逃税的并不多。尤其是朝廷为了降低农具价格,鼓励耕种,税率折算下来并不高。 王澈在徐州呆了几天,特意去巡视了一番徐州铁监,查看徐州冶铁监的情况到底如何。为了防止徐州官员上下联手糊弄,王澈特意让暗卫和绣衣使暗中探查,以确定徐州冶铁监的真实情况,以及那些工匠百姓的生活状况。 在经过一番询问之后,王澈得到的最终结果和徐州官员的给出的答案相差不大,一名老铁匠一年能够赚取五十御制银币。暗卫得到的结果是四十八枚左右,相差不大。 一年收入四十八银币,在大乾可是属于高薪了,普通百姓根本赚不到这么多钱,唯一不好的就是,体力消耗很大,工作环境恶劣,需要补充营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