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0章 原油出场-《重生之我真不是股神》
            
            
            
                
    第(1/3)页
    整个关北现在最大的问题,一个就是产业老旧退化的问题。
    曾经的重工业基地,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产业的升级,逐渐的就有点跟不上时代了。
    成百上千个大型工厂,现在只能用一句苟延残喘来形容。
    甚至好多工厂,早就已经停产了,偌大的厂区,长满了荒草。
    从地方官府到中枢,也想过要振兴关北。
    可问题是,怎么振兴?
    关北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产业升级改造就能解决的了。
    现在的关北,几乎都看不到几个年轻人,全都是些老头老太太。
    年轻人逃离关北,都已经是一股潮流了。
    关键是,留下的这些老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工厂的老职工。
    想要振兴关北,首要问题就是得先解决这些老职工。
    几百万上千万的老职工,这对地方官府来说,绝对是一个沉重的包袱。
    很多官府人员一想到这个问题,头都大了。
    根本没法解决。
    外地资本人家都不来,投资不进关北,早就成了投资界的一句至理名言。
    没有外地资本进来,仅靠当地自救,怎么救?
    靠这些老工厂自己升级转型?
    一帮老弱病残职工,怎么转型?往哪里转型?
    官府拨的那点钱,都还不够给老职工发补助的。
    背着这一大帮的老职工,根本无法转型。
    所以很多人都已经放弃了。
    选择了躺平。
    整个关北地区,就好像一个大泥潭。
    无论你有多大的雄心壮志,来了之后,很快就被淹没。
    所有的雄心壮志,也都削平了。
    选择跟大家一样躺平。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胡琅来了。
    胡琅来的目的,所有人都知道。
    想做出点傲人的政绩来。
    虽然胡琅背后有胡家等一众豪门的支持,更是有东来这个资本大鳄的支持。
    但很多人依旧是不看好胡琅。
    原因很简单,就关北这个现状,你想怎么改变?
    投资建新厂?
    能建几个新厂啊?
    关北问题远不是几个新厂就能解决的。
    何况,建新厂得有人啊。
    现在年轻人都逃离关北了,哪还有人。
    至于那些老职工,不错,他们的确是有经验,有技术。
    可是,由于历史积累的一些复杂问题,这些老职工的人事关系,几乎就是一笔烂账。
    想让那些老职工舍弃他们原来的人事关系,到新厂来重新任职,只怕很多人都不会同意。
    而且,这些老职工数量太多了,总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安排到新工厂去吧?
    可如果不能全部安排,那剩下的那些老职工,肯定就会出来闹事。
    所以在很多人看来,这个问题就是无解。
    哪怕胡琅的背后有一众豪门,有东来,也很难解决这个问题。
    而就在所有人都准备看胡琅笑话的时候,东来直接对外宣布,要在海林新建三家大型汽车工厂。
    东来、华汽、东琉三大汽车公司,几方合资建厂。
    每家工厂的投资规模,都在百亿以上。
    这还只是一期。
    不仅如此,三大工厂还全盘接受了原海林汽车厂的老职工。
    甚至,连他们的子女也一同接收。
    这一下子,就等于是解决了近十万老职工的就业问题。
    尤其是,连子女一同接收。
    又一下子吸引了数万的年轻人。
    而且,大部分还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
    关北的这些老职工,虽然现在的处境有些艰难,但是在一二十年以前,那可都是妥妥的国企职工啊。
    是吃着铁饭碗的。
    放在当地,甚至放在全国,那条件也都是杠杠的。
    而且,这些老职工大多都是知识分子、技术人才,都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他们的子女,绝大部分也都受过高等教育。
    最重要的是,这些人心中,对关北地区有感情。
    他们都想着振兴关北,可是,大环境如此,他们一两个人的力量,根本就改变不了什么。
    也只能是暗自叹息。
    这些人毕业之后,都分散在全国各地,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