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两人-《我的大宋新帝国》
            
            
            
                
    第(1/3)页
    中书令府位于皇宫的东南角不远,原本是赵家的祖宅。
    在赵匡胤入主皇宫以后,这里就变成了赵光义的宅第。
    建隆二年,大宋征讨李重进之后,赵光义加封中书令。
    赵匡胤下旨以亲王府格制扩建赵府,不仅重修了前院大殿,还垒土为山,给中书令府建了一座美轮美奂的后院。
    赵光义不喜在前院跟禁卫一起习武,每天早晨,只要不下雨,就在后山上练武。
    后山约有二十米高,植树种草,山顶还修建了一座凉亭。
    每日练武完毕,站在凉亭中遥望不远处的皇宫,成了他最近养成的习惯。
    不过今日,他的视线没有飘向皇宫,反而落在了皇宫东南的东宫府邸上。
    中书令府与东宫之间更近,中间只隔了一个辇子街坊,两条街。
    站在山顶,隔着参差不齐的低矮街坊,相隔不到五百米的东宫大殿清晰可见。
    在他的身后,几个下人端着水盆,,拿着毛巾一动不动。
    直到一个身着文士长衫的中年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赵光义招了招手,下人立即端着水盆过来,赵光义草草洗了一把,擦干水渍。
    中年文士沿着青石搭建的台阶上到了山顶,赵光义已经打发了下人散去,很快,山顶就只剩下了赵光义和这个文士。
    “季华今日如此之早,显然是为我带来了好消息。”
    中年文士笑着长揖道:“府尹,此乃自查,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好。”
    赵光义笑着摇了摇头,指着凉亭里的长椅笑道:“坐下再说。”
    中年文士也没有客气,请了赵光义坐下,然后在他对面坐了下来。
    “昨日午后,下官清查了府内下人,各级从事,主簿,一宿未歇,问询过百人,总算是将前因后果问了清楚。”
    赵光义没等他说话,沉吟了一下问道:“崔彻?”
    中年文士起身长揖道:“中书令,还请听下官一言。”
    赵光义诚恳说道:“季华,自两年前我推举你为开封府推官,就是看中了你刚正不阿,今日何故求情?”
    中年文士姓贾名琰,字季华。其父贾纬曾任晋中书舍人、给事中,以荫授临淄主簿,历通判澧州。
    赵光义任开封府尹之后,知道此人刚正不阿,查案断案名声遐迩,推举为开封府推官。
    在内政这一摊子事务方面,赵光义借助他的能力良多。
    昨日阿芙蓉一案,赵光义一开始就怀疑是自己手下人干的,不等他人清查,先派了贾琰进行清查。
    按说贾琰应该称呼他为府尹或者尹京,不过赵光义喜他人称呼自己中书令。
    贾琰抱拳道:“崔彻虽然行事偏颇,但对中书令一腔赤诚,他故意打草惊蛇,也是为了帮中书令观察朝中反应。
    下官问询了参与此事的十余人,众人皆无私心。
    且,昨日一番试探,皇子反应也值得我等警惕,实乃功大于过。”
    赵光义沉吟了一番问道:“以你所见,如何值得警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