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吾师甚吊也。” 赵秀和徐鹏举本想夸赞,奈何读的书少,只能齐声言吊。 至于在一众学生中,文化程度最高的王贵却一句话都没说,他盯着黑板上的诗,默默记在了心里,却是在琢磨着其中的精妙。 而刘全就不一样了,对他来说,校长杜慎绝对是最牛逼的那个,作诗这种事简直轻而易举,根本用不着惊讶,因此他脸色都没变过。 一群没见过市面的穷酸学生,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紧接着。 杜慎便捏着粉笔,在所见的第一句上画了圈。 敲黑板,划重点。 “牧童,骑,黄牛,牧童和黄牛身份相互对立,而骑则是动词,把两者联系在一起,因此成句,而为师现在就考教你们如何借鉴。” 话音落地,他就在这一句下面写下一行字,老叟持鱼竿。 “老叟对立鱼竿,持字则借鉴骑。” 听到这话。 方义和欧阳昊等人露出深思,似乎若有所悟。 而王贵则直接领会,面露了然之色。 杜慎并不看他们一眼,继续写着:江风催人乏。 “歌声对江风,振林樾对催人乏。” 说话的是张灏,他眼前一亮,已然看了出来。 杜慎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眼神:“不错。” 然后,杜慎便又写下一句:忽觉弦似弓,提竿心一动。 一时间,黑板上便出现了上下两行诗,诗名同样为所见,却讲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抄袭相对来说是中译中,而借用别人的框架来写自己的东西,却只能称得上是借鉴。 而且在杏林之中,这种事也不少见,如果诗做的好,不仅没有人会嘲笑,反而会觉得你很有才华。 当然! 若是你借鉴都借鉴不好,那只能说,徒增笑柄尔。 方义等人将两首诗对照了一番,就算资质在愚钝,也知晓其中的奥秘了。 同时他们面露古怪,自家这位老师,似乎教学的方式,和别的先生完全不一样。 在龟山书院的时候,赵中庸讲课的时候,都是讲解诗词文章的含义,然后引经论道,大谈特谈。 但说到如何做文章,却都是简单略过,从来不讲该如何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