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西京变(九)-《大唐新秩序》


    第(2/3)页

    高尧义点了点头,想说些什么,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只是抢上前去亲手将高明博搀起,缓缓道:“九郎回来了,好啊。不愧是高某的好儿郎,历练得出息了。”

    高尧义适才一直透过门缝向外观瞧,将自家儿子在数百军士面前昂首直斥的话语听在耳里,将他挺身直闯军阵的英姿看在眼中,不禁心中激荡,想起之前对这个庶子的鄙薄和苛待,又不由有些惭愧,此刻五内杂陈,越看儿子越是感慨。

    高明博又向高杨氏叩拜:“大母,儿子给大母问安。”

    高杨氏连忙矮身虚扶,口中道:“九郎不须多礼,快去见过你娘亲。”她是渤海国豪门杨氏之女,嫁过来后骄横跋扈惯了,之前没少苛待过高明博母子,没想到这个以前看不起的九郎如今竟然成了大唐使者,她一时之间也心乱如麻,不知该如何对待。

    渤海国豪门大户也有念书极好的,常常参加大唐科举,但能中举者都是凤毛麟角,基本上中举之后都留在大唐为官,很少有愿意回来的。当然,也有少数眷恋故土之人愿意回来,回来后都会拥有远大的前程,就拿最近的例子来说,现任渤海国文籍院少监的裴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可无论如何,能够得到大唐官身,而且还能以大唐使者名义还乡的,高明博可以说是渤海国二百年来的头一份!

    高明博早已在人群中看见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崔氏,崔氏在高家地位不高,本为高尧义侍妾之一,若非生了高明博这个儿子,恐怕这个侍妾的身份连高杨氏的大丫头都不如。高明博自小跟在母亲身边,深深明白母亲含辛茹苦养育自己有多么艰难,此刻见了面,眼中泪水再也忍不住了,伏倒在崔氏脚下,哽咽道:“母亲,儿回来了,儿现在是大唐的官身了,母亲今后不用再受苦了!”

    崔氏话都说不出来,眼泪如断线的珠子一般潸然而下,只是抱着高明博放声痛哭。自从燕郡和怀远军城相继落入契丹之手后,渤海国内便断了营州的消息,崔氏这一年来担惊受怕,也不知梦中哭醒了多少回,此刻乍然见到儿子完好无损的跪在自己面前,哪管他担任了什么官职,发了什么大财,只是不停的暗自念叨:“老天开眼,佛祖保佑,儿子还活着,儿子还活着……”

    母子抱头痛哭一回,只哭得全家人都跟着抹眼泪。听到高明博说的那句“母亲今后不用再受苦了”,高尧义脸上就是一红,暗暗自责,高杨氏则浑身都不自在,眼瞟夫君的脸色,见他没有顾得上怪罪自己,才松了口气。

    哭罢多时,高明博擦干眼泪,起身后又恢复了那个平日里冷淡肃然的密谍头子形象,手指押在一旁的十七郎,向张小花吩咐道:“将他绑了,好生看管,回头某有话要问。让大伙儿分作两班,甲胄兵刃不得离身,好生看顾好前院后门,以防不测!”

    张小花躬身应道:“是。”

    高明博又转向高尧义:“大人,究竟怎生回事,还请跟儿子说说,儿子或许能够替大人分忧。”

    高尧义见儿子带来这些人迅速接令行事,凛然而遵,不免又是一番感叹,老怀欣慰之下,笑道:“九郎使得好部下。”他是带兵的大将,一眼就能看出这些人行色间的杀伐彪悍之气。

    高明博也不在意,这次带来的五十人中,调查统计局行动人员就有十人之多,都是接受过营州军新兵训练的,那几个行商所带的侍卫扈从也都是精挑细选的豪客游侠,真正打起来,谁也不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