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先遣连-《理想年代》


    第(2/3)页

    “这次安西军总司令部把组建进藏先遣连的神圣使命交付给我们师,是对我兵团的高度信任啊。”井勿幕富有激情地说。

    林丹的心,忽一下沉重起来,组建进藏先遣连,到最前沿去,考验的,将不再是一个人的智慧和胆略,而是恶劣残酷的自然环境中,能否光复**的伟大理想变为现实。

    阿里地处**西部,是青藏高原海拔最高、高原形态最完整的地理单元。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冈底斯山、喜马拉雅山等众多大山,把这块雪域高原托举到了世界最高处,被西方的那些探险家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这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600米到5100米之间,空气含氧量不到海平面的一半,不适宜植物生长、动物生存和人类生活,也被西方探险家们称为“生命禁区”。尤其是阿里北部昆仑山南部高原,海拔更高,人迹罕至。

    这些资料,他也是在入疆之前,看了从抓获日本大谷探险队获得的资料,其中也包括新疆和**的地图。

    但是**地图部分,大谷探险队手中,也只有一张当年瑞典人斯文・赫定绘制的阿里地区地图,上面除了标明阿里首府噶大克所在的位置以外,其他地方特别是阿里北部,许多地方都是空白。新疆与阿里之间横亘莽莽昆仑山脉,先遣连只能沿着于阗前往喀喇昆仑的一条古道出发。

    昆仑脚下的新疆于田县普鲁山村红旗如林,锣鼓喧天,以井勿幕兵团大刀队团长林丹为首的一百三十九名游侠刀客组成的英雄健儿入藏先遣连,在今天,在这儿誓师出发!

    林丹脸色有些暗淡,甚或带几分沮丧。先遣连毕竟不是战时兵团,肩负的使命远比战时一个尖刀团担负的使命重要,一举一动,都将关乎到兵团事业的大局。

    林丹对这次任命却是心存芥蒂,不过他不会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说出来,这位三十多岁的陕北汉子在兵团司令井勿幕面前,表现得乐观而坚定,一走出师部大门,他的脸色便阴了起来。这阵,那份阴就带了明显的情绪化色彩,尤其是现在看到司令部派给他的入藏先遣连精锐,两道愁眉锁得更紧了。

    新疆兵团司令员井勿幕和其他前来送行的部队长官,勉励先遣连指战员们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发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把胜利的红旗插上**高原!

    先遣连的指战员们不断振臂高呼:

    “誓死完成李大帅交给的任务!”

    “不怕艰难险阻,光复**!”

    “一定把列强势力赶出**!”

    “保卫祖国边疆!”

    ……

    在一片震天动地的欢呼声中,林丹率领的光复阿里的英雄分队,高举红旗,扬鞭跃马,踏上进军**的征途。

    进藏先遣连配有179匹战马、35匹峰骆驼。三个排每人一支步枪,每班一挺轻机枪。第四个排是机炮排,装备有6门无后坐力炮和迫击炮,两挺重机枪。

    这些武器虽然简单,在以后的进军途中却极少被使用,因为他们面对的并非操枪之敌。事实上,在建立第一个据点后,机炮排和大多数重武器都被留在这里:携带它们行军已经是很大的挑战。

    先遣连自和田地区的于田县普鲁村出发。由于开始与运输队同行,行军速度并不快。

    从新疆到**阿里,中间隔着千里迢迢,终年积雪的昆仑山脉,没有公路,就连羊小道也没有。进入昆仑山区,眼前呈现出一座座插入云际的雪山,一条条深不见底的湍涧,冰峰林立,全连凭一张地图和一块指南针,边侦察,边前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