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 登月方案!-《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第(1/3)页
    星港一期框架已经完成建设。
    剩下的内部设备安装,将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完成。
    “3.5米口径天基光学望远镜,已经初步完成了研发工作,光机所的人正准备攻克制造方面的难关。”
    秘书看着笔记本上的各种记要,向张星扬汇报道。
    “天基光学望远镜的制造,应当是有不少的技术难点。”
    张星扬从如山一般高的文件堆之中抬起头来。
    目光炯炯有神说道:
    “不用特别催促他们,只要能够在五年内完成,就可以了。”
    大口径天基望远镜,用来对宇宙深空进行观测。
    在这之前最为出名的,就是哈勃望远镜。
    国内在大口径光学望远镜方面,技术实力比较薄弱。
    所以张星扬也给了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研制工作。
    大口径光学望远镜的难点,主要集中在大尺寸的镜面。
    3.5米的反射镜,最少需要两年的时间,来进行仔细打磨。
    “除了这件事外,最近还有什么需要我关注的事情吗?”
    张星扬揉了揉自己的眼睛问道。
    他的身体比一般的科研人员要好上很多,但是在长久的饱和工作状况下。
    也时常出现疲惫感。
    “用于月面物质运输的电磁加速装置大模型,下周将要正式开工。”
    “他们希望您能够去看看。”
    秘书连忙翻着笔记本说道。
    电磁加速装置的设计很简单,建设起来也并不复杂。
    它和电磁武器的原理基本相同。
    同样也有数种不同的结构。
    目前国内采用的是结构最为简单的线圈式电磁加速装置。
    在这之前,制约电磁武器、电磁装置等发展的因素。
    主要是能源问题。
    传统的燃气轮机、蒸汽轮机等等,很难在瞬间产生极强的电流。
    而氢氧爆炸发动机,虽然能够产生较强的电流。
    但是持续输出时间却非常短。
    只适合激光武器这种需要短时高输出的武器。
    在攻克了钍基熔盐反应堆之后。
    国内的电磁武器,实际上已经具备了极佳的发展条件。
    电磁加速轨道大模型的建设,就是建立在这种情况之下。
    虽然搞定了核心的能源问题。
    但是电磁加速轨道本身还是有一大堆需要攻关的技术难点。
    比如,分段式轨道对齐技术。
    太空之中不像地面,失去了地球重力的束缚。
    一点点轻微的扰动,都能够让轨道出现偏差。
    而轨道偏差之后。
    原本在加速筒之内,处于居中位置的加速物体。
    将会出现偏转。
    最终直接击穿加速筒薄薄的一层金属壁。
    “具体是什么时间?”
    张星扬翻开自己的工作记录本问道。
    “下周二的上午九点。”
    秘书回答说道:“到时候登月计划的总师欧阳远先生,也想要和您聊聊。”
    国内的登月计划,起步时间实际上非常晚。
    因为载人航天技术突破较晚。
    实际上,国内一直到嫦娥计划创立时。
    才明确地提出,要将航天员送到月球上。
    在这之中,张星扬的意见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的数年之间,龙国制造的探月器-玉兔号。
    已经在月表行走超过50公里,探测了一大片从未有探测器进行过探测的区域。
    并且在一年之前的嫦娥五号,首次实现了采样返回。
    从月表采集到了数公斤来源丰富的月岩样品。
    他们有些是来自于陨石撞击坑之内的尘埃。
    有些则是钻探取出的岩芯。
    电磁加速轨道大模型的建设地点,被定在华东平原的一座小城。
    这里远离国内的各大地震带。
    上一次有记录的地震,甚至要追溯到八十年之前。
    “张院长,好久不见。”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