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 是战是和-《种田吧贵妃》
第(2/3)页
所以承平帝心里憋着一股气,说什么也要将他爹在位时一直心心念念的削藩在他手上给落实了。
好吧,落实还没落,秦王扯了个借口人家就反了。
反了,就反了,谁怕谁?!
承平帝二十三岁继位,虽说多年受儒家教育,讲究宽仁平和,可他骨子里仍有一股不知道是年轻的冲劲,还是只属于赵氏血脉的霸道。
秦王敢反,他就敢和他硬拼!
他是皇帝,他占着名呢。
柴榕和骆易攻克明阳城,将秦王妃和秦王世子生擒之时,承平帝兴奋的一夜都没睡觉。他甚至连夜下旨让骆易奉旨将秦王妃和秦王世子当人质,逼秦王就范。投降则罢,不投降就把秦王妃和秦王世子当着秦王的面儿杀了。
他不是爱妻吗?不是爱子吗?
他倒要看看他有多爱,有没有爱江山那么爱!
可是秦王就范了,他心里却犯起了难。不认他是勤王的名儿吧,人家都怂了,这是赤果果地逼秦王造反,这仗要是真打起来,胜负还未定,死伤一定是巨大的;可是要是认了,就等于给了他张免死金牌,一家子造反有理——而且他们还把赵诚给杀了,这是朝廷封的官,他的人!
进退两难,承平帝左右衡量不下,却也知道机不可失,一旦秦王又反悔了,很可能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梅政说是领军三十万,可是一直龟缩雄县不出言辞之间也并非血战到底的架式,很有几分忌惮秦王,从他措辞婉转的密旨里面就能看出来,他是支技议和的。
当晚承平帝就召内阁议事,将密诏一传出去,内阁就先炸开了。
首先爆炸的就是被秦王指为侫臣女干臣的兵部尚书黄槐、太常寺卿兼翰林大学士的杨源真,当初也是他俩极力主张削藩,这时秦王怂了,可他俩不能怂,秦王是要拿他俩当鸡杀给承平猴看的!
“朝廷三十万大军,何惧他秦王几万的兵马?如果秦王这先河一开,是不是所有的潘王有样儿学样儿,都起兵造反,反到一半后悔了就拿勤王当借口?!臣认为要以武力镇压,给所有有异心的藩王以警示!”兵部尚书立争到底,口沫横飞。
杨源真也加入劝说,“臣认为黄尚书所言有理,秦王既在这时肯议和,就是没胆量和咱们朝廷进行正面对决。不过是拿媳妇孩子当个借口,分明是知道再打下去捞不着好,遗臭万年!朝廷若是答应他议和,岂非正中他下怀?臣以为,刀既出鞘,就该斩敌于马上,方不负一战!”
可内阁一共五人,除了他俩,其他人却又有不同看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