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源于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无形之间便已经标注好了筹码。 如今的大唐便是如此。 虽然与原本历史之中的经历有着些许的不同,但在当前大唐种种愈发败坏的情况之下,黄巢终是如同原史之中那般,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其实顾易一直都在注意着黄巢。 当黄巢踏入顾氏学院的那一刻起,顾易便已经发现了他。 只不过当时并未太过在意。 至于原因同样也很简单,那就是黄巢与原本历史之中的经历截然不同。 在原史之中。 黄巢家可是世代的私盐贩子。 而在如今的大唐之中,至少在昔年朝局还稳定的情况之下,黄巢家还未曾走到这条道路上来,也只是在其父辈时代因为朝局的变化而踏上了这条路。 这同样也是最基础的。 真正关键的就是,如今黄巢的求学之心,让顾易丝毫都未曾感觉到其与原本历史之中的记载有过什么相同。 也唯有见到他写出了这首诗,才真正意识到了后者的身份。 无数思绪在这一刹那不断闪了出来。 于冥冥之中注视着顾氏学院内所发生的一切,顾易沉默了许久,终是并未去做什么干涉。 无论是对于黄巢也好,亦或是对于整个顾氏也罢。 顾家还需要时间恢复元气。 而顾易也丝毫不怕黄巢会将手中的屠刀落会落到顾氏身上。 时间匆匆而逝。 黄巢终是离开了顾氏学院,哪怕是面对着一众顾氏子弟的挽留,他的态度亦是十分坚定。 他显然是对当前的大唐彻底失望了。 甚至都再次提起了昔年的顾熙、顾琛二人。 而这二人所做的事,自是不言而喻。 顾熙以一人之力面对所有世家,而顾琛则是接过了他手中的重担。 其实黄巢以往便对这二人颇为的推崇,如今也只是将这一切都摆在明面上罢了。 顾易自是明白他的想法。 但在当世之人眼中,却无人会从这个角度去理解黄巢。 毕竟顾熙与顾琛所代表的,远不止个人功绩,更是一种象征—— ——再造乾坤。 顾熙独力肩负起一国之运,直面整个天下的压力;而顾琛则挥剑四海、平定乱世,真正扫清寰宇。 这些壮举,在旁人看来,不过如同黄巢面对崩坏时局所发出的寻常感慨——与千万士人一般无二,无人能从他话语中听出那隐藏的真正念头。 正因如此,他的一切言行,并未引起任何额外的注意。 而天下,仍在持续崩坏。 整个大唐在无尽的争斗之下,已经完全朝着错误的方向走了下去,并且毫无任何的扭转。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 四方的争斗甚至都已经上升到了皇位之中。 宦官、权臣,宗室。 于这场权力的旋涡之中,各方人士粉墨登场,各施手段。 整个大唐在这种情况之下已经完全成为了脱缰的野马,再也没有了昔日的半分风采,只剩下了无穷的争斗。 而这一切争斗,最终化作百姓肩头沉重的苦难: 越来越高的赋税; 层层官吏的盘剥; 接连不断的天灾。 每一个封建王朝晚年所必须面对的绝境,正在大唐的土地上,一次次重演。 遍地哀嚎之音响彻整个九州。 顾易看的十分清楚,这一切都并非是什么修正力的刻意压制。 只是因为时局的变化而已。 且不说其他的东西,就以如今影响越来越大的天灾来看,这些天灾的规模若是放在了盛唐之时,压根就不会引起什么动乱。 这就是时局不同,所产生的连锁反应罢了。 当然—— 朝廷也并非对此完全无动于衷。 纵使深陷内斗,终究无人愿眼睁睁看着“大唐”这艘承载着所有人命运的大船,彻底倾覆。 但这一系列的所谓赈灾之举,终究还是皮毛。 与盛唐相比。 且不说其赈灾的监管到底如何,甚至就连速度都不知道差了多少。 流民遍野,哭嚎不绝。 可这一声声绝望的呼喊,终究传不到洛阳深宫;即便偶尔上达,也再难唤起朱门之中的一丝怜悯。 对他们而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