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9章 薛定谔的致仕-《[大唐]武皇第一女官》


    第(1/3)页

    天授六年秋。

    王相府。

    “每至九月上阳宫学子入学之际,当真是忙的人席不暇暖,墨突不黔。”

    姜握听到眼前人如此感概:……

    这两个词,形容忙碌倒是精到——忙的连席子都来不及坐暖,烟都来不及熏黑,是为忙的脚不沾地。

    这两个词没问题,形容每年上阳宫开学之际管事人的忙碌也没问题。

    但说这话的人,是王神玉。

    这就很有问题了!

    他从头到尾根本没有提交过做上阳宫老师的正式报名表,顶多有兴致的时候去代两节课。

    上阳宫开学再忙,跟他有什么关系?

    见姜握幽幽望着他,王神玉才面不改色道:“我说的原也不是我自己,而是刘仁轨。”

    刘仁轨欲九十岁整而致仕之事,王神玉当然也有所耳闻。

    他对此的评价就是:很难评。

    这些年,他跟刘仁轨对彼此的看法,也很有趣——

    王神玉看刘仁轨:不理解,但尊重(随便你把自己卷成什么形状都可以,当然前提是不要卷到我)。

    刘仁轨看王神玉:不理解,也不想尊重(想拉他一起卷)但已经认清现实,这个实在卷不动。

    共事同僚多年,也就这么磕磕绊绊过来了,谁也不能拿谁怎么样。

    王神玉又道:“不过刘仁轨欲寻个整十年纪致仕的事儿,与我从前想法倒是相同。”

    姜握点头:“我知道,原本王相是想三十岁致仕来着。”

    王神玉叹口气:“是啊。”

    从少时家族供给他锦衣玉食,就有个要求:家里供给你最高标准的生活质量,你也得入仕给家族做点贡献。起码去混个清贵的闲职,再给家里添一点光彩。

    王神玉觉得很公平。但他当时的打算却是,入仕没问题,反正长辈们也没规定入仕多久啊。

    于是他是从贞观年间就打好了包准备退休的。

    当时恰逢朝廷精简官员,旁人提心吊胆,王神玉如天降甘霖,行李都收拾好了,就等着老师杜如晦‘大义灭亲’把他这种摸鱼党给踢出官员队伍了。

    结果……

    怎么倏尔五十年就过去了?怎么连皇帝、甚至连朝代都换过了,他还没有退休?

    不得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了。

    *

    时维九月,秋高气爽。

    两人便没有坐在屋里,而是坐在院中。

    摆着茶点的桌案,是姜握很熟悉的芭蕉伏鹿样式的小几。桌面就着木的纹理修成舒展芭蕉叶形,并无桌腿支撑,而是一只伏身于蕉叶下的小鹿为支点。

    而桌上还摆了几叶真的芭蕉叶,上面放着桂花糕。
    第(1/3)页